張貼者



傳說中的南北竿大橋有可能出現嗎???? --閱讀人次 : 8577 從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幻想(如果南北竿有一條路就好了)
直到我長大後就有風聲出來說要蓋南北竿大橋
在過晚一點就在爭論是要蓋南竿機場還是南北大橋
直到現在我們得到了一座創下可以連續停飛7~8天的南竿機場.
跟一座新的北竿候機室= =!!!真不知道用來幹嘛!
我們在這上面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的資源!(真不知道以後還要浪費多少)
到了以後我報孫子時!不知道他是否能看到傳說中的南北大橋!
還是他到最後也只是聽到有這種東西罷了!
從另一個角度想想或許它能創造另一個觀光風潮!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人民因選票而強大!
但是!
人類因鈔票而偉大,政府因經費而強大!
等!有一天,馬祖酒廠能像金門酒廠一樣高的盈收時,相信,政府會考慮興建夢想大橋!
等!有一天,自有財源高過外在金援時,相信政府會考慮興建夢想大橋!
也許!有一天!~~~~~~?????????????






世界著名跨海大橋
■巴林—沙烏地阿拉伯跨海大橋:位於波斯灣,全長25公里,一度爲世界最長。
■大貝爾特橋: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全長17.5公里,1998年竣工通車。
■厄爾松海峽橋:連接瑞典和丹麥,總長16公里,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斜拉橋,2000年通車。
■聯邦橋:位於加拿大,總長12.9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穿過冰覆蓋水域的橋,1997年通車。
■日本瀨戶內海大橋:跨海距離9.6公里,連接本州與四國。
■奧克蘭港灣大橋:全長1079米,有8條平行車道,是新西蘭惟一的港口橋。
■金門大橋:1933年1月開工興建,歷時4年峻工。巨大橋塔高227米,橋長2737米,用了10多萬噸鋼材,是美國舊金山市的代表建築。
■澳氹大橋:澳門半島與氹仔島間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全長2569.8米,引橋長2090米,橋面寬9.2米,由6個橋墩支撐,最大跨度爲73米,高度35米,1974年通車,爲澳門八景之一。
■博斯普魯斯大橋:橋面設計狹長如機翼,1973年竣工,1074米的跨徑爲歐洲第一、曾排世界第四。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坐落在日本神戶市與淡路島之間,全長3911米,主橋墩跨度1991米。1998年3月竣工。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開工
■世界最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日前在寧波動工建設。
跨海大橋南起寧波,北至嘉興,橋長36公里,使用壽命100年以上,總投資約107億元。大橋兩岸連接線工程總長84.4公里,投資52.1億元。大橋和兩岸連接線總投資約160億元。建設工期5年左右,預計97年完工。跨海大橋的建成將大大提升寧波作爲經濟中心城市的競爭力。








蓋一座南北竿大橋,確實會帶來更多的方便。也可以將運輸的單位降低到一般的居民,可是蓋這座橋要付出的代價;或許會比我們要得到的會多出很多。
我們不能只是看見國外的浮面資料,就認為這樣一定是可回收的付出。
蓋一座跨海大橋要有穩固的基礎。
要跨越南北竿的海水區域。
在橋的兩端就要有一定比例的腹地以接壤(施作基礎的基準點以及交通的疏散區),試想在南北竿去哪裡生一塊腹地來當作接壤用。
我們從黃章兄的第二張照片裡可以看的很清楚,龐大的橋體會有大體積的疏散區。
假使這件事情可以解決。(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許多國內的跨海大橋)
那生態的問題?
一旦興建了跨海大橋會影響洋流以及南北竿海域的生態,這樣的影響或許在各位有生之年都不會看到。可是收復生態所要付出的代價,或許到了你的曾曾曾…孫的數個有生之年都不會再看見你小時候的風光景色。
假使這個問題也得到解決。
我們要投注更大量的金額(一般來說會是原本營建成本的兩到三倍,因為可能有改變工法、疏散點、交通動線…等等)所有生態;諸如冷暖洋流的遷移,保育林的種植或許有珊瑚礁以及淺灘海草生態的復育…等等。
付出了龐大的經費,所希望引發的觀光熱潮?
不彷去問問外地來的觀光客。
他們最喜歡的南北竿風光,以及促使他們要來的關鍵因素。或許你會發現他們喜歡的東西在比例上,搞不好跟這個運輸上的效果所投注的經費以及想像不成比例。
那誰來還?就是政府的赤字從一兆多再加添數十億罷了!
你再試想在中華民國這樣的工程,會有多少的政治力介入?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我去過明石大橋在橋的兩端接壤點,幾乎是杳無人煙。明石大橋是當作高速公路在使用。巨大的基礎以及廣大的腹地,幾乎不是人的尺度(一根柱子有十幾公尺的寬度)。橋面高度幾乎是七八層樓高(還附有電梯),這樣的大橋蓋在南北竿是何等「壯觀」。
在力學的比例上是一定的。不是基礎量體變高,就是腹地變廣(海埔新生地更破壞生態)。單單就這兩點看來,你認為可行嗎?如果這麼做了而破壞了南北竿的風貌,觀光客下降那怎辦?那我們以後不就拿那座大橋來曬魚乾算了。
此外。國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是那些例子不是投注錢就能回收的,它還凝聚了許多正確的觀念以及管理所得到的成果,才會被外界所稱頌。反觀國內有這種觀念的專家寥寥無幾。
我不是反對跨海大橋。
我只是認為不是時候,每個地方的發展要看時機;或許南北竿的時機尚未成熟。




以南北竿的距離與海象來看,工程技術上根本不是太難的解決的問題
只是我們常看到國外許多知名的橋樑,所以也想如果這些橋樑也可以出現在馬祖解決我們的交通問題,那該有多好.
可是,如何去說服中央或是民間投資人把錢放在這座橋??我想這才是關鍵所在.
樓上大大列舉許多橋樑的案例,正好也部份印證我的問題所在....
大部分的橋樑幾乎都是在解決一個都市地區的發展瓶頸,並且也能讓橋樑的投資效益外部化,換言之,就是蓋了一座橋樑後,也給人對這地方有了可預見的遠景.
就像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我就不覺得有啥投資的潛力,可是如果是金廈大橋,並透過小金門轉入的話,我想這就有所斟酌的地方了,因為除了兩岸實質形式的聯通之外,更重要的是金廈雙方皆有互補,金門多了港埠的內地腹地,而廈門也增加了一處深水外港,原本國共對峙的屏障轉化為邊境共榮的誘發點.
不是我要潑地方人對南北大橋的冷水,只是我會覺得只是為了讓車子往來在南北竿之外,來搭這座橋的說法,還不足以說服人.




看了樓上三位"專家"的見解令人佩服!
不過!請正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錢那裡來!"
沒有錢什麼都別說!沒有錢,管你說的如何天花亂墬也無用!
令人羨慕的大橋ㄚ!但是!根本無趣,想要蓋個簡單的小橋都成問題!
還在想如此美的大橋!作作夢也許可以!
至於工不工法,困不困難,有錢!何難之有ㄚ!
要替縣長及縣府說句公道話,縣長難為ㄚ!








鄉親期待以久南北竿新船到了之後大家大失所望,比原本的船大一點...原因是申請大船有種種困難,平日還是由新舊船交替...不免讓人覺得眼光短淺,只想到目前,觀光來到馬祖對小船十分不滿...舊船時氣味難聞.....
南北竿大橋..就南北竿交通及觀光還有南北竿的均衡發展本來就是有利的.就像前面所說,許多附加的價值會出現,及小三通的發展等.許多重大機關都在南竿...而生態在你們建南竿機場,及修北竿機場移山等早就破壞一次...
錢-台灣各新聞報建了一堆癈墟養蚊子..開一條給某人用..浪費納稅人的錢
不如拿來蓋南北大橋至少真的有人會用...




要替縣長及縣府說句公道話,縣長難為!..
把錢花沒用的地方...縣長及縣府真是難為
你知道塘歧有個荒廢的烤肉區嗎...
你知道塘歧市內羽球館重建過幾次嗎..
你知道北竿馬路重做過幾次嗎..
你知道板里沙灘浪大不適合規劃為海上遊戲區嗎..
你知道板里沙灘裸露不是只是把石頭搬走就可以的嗎..
你知道如果當初把建設南竿機場的費用擴建北竿機場使其全年都能飛
就不會有南竿機場老關場..北竿機場候機室了麼(建設南北竿大橋縮短兩邊來往的時間.那麼有沒有南竿機場其實沒差吧而且還能造就馬祖光觀重要的景點呢)
這些只是我列舉的一點點事項..
請你想想光是北竿就有那麼多的浪費...其它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許多的資源在沒有整體性的規劃下浪費掉了
許多的資源在沒有專業的指導下浪費掉了
如果當初縣府人員有長遠的.整體性的.專業的規劃下執行馬祖建設
我想馬祖會更好..來觀光的人也會更多




南竿是座小島約5000人口..北竿也是小島人口不到2000....
每個人都來回一趟..不過7000人次...可能不到2000個車次...
以一天12小時計..每小時通過166部車...每分鐘不到3部車經過
對經濟發展有多少助益.....?
台灣的車上不來ˋ大陸的車也上不來..載人載貨還是得靠船ˋ飛機....
先不管工程經費...日後的基本維護...可能就拖垮財政....
不能說沒有好處...但真的想問能好多少....




我認為
蓋了南北竿大橋對於馬祖的經濟觀光發展都有幫助
因為馬祖比不過金門的原因就是腹地分散
假使有了橋復地就變大了
甚至可以考慮南竿鄉跟北竿鄉合併為馬祖鄉
可節省開銷
許多的機關都可以合併
例如醫院.衛生局.環保局.戶政.地政.........
都可以為馬祖省下不少錢
運用在對於馬祖更需要的地方
妳看連年小白船的支出
兩鄉的年度預算
兩個相同的機關的支出
民眾的不必要開銷
可省下多少錢
就連遊客來馬旅遊的天數跟費用都可以減輕許多
機場合併提升使用率及機場設備
無形之中造就了觀光的誘因
當然旅客會增加
大橋的建造是會需要花大錢
但對於馬祖的發展會成為一大新的指標
早一點的投資是會省下許多錢
所以我認為腹地的增加是馬祖最需要的
馬祖可是吋土吋金阿!




阿佳 wrote:
就像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我就不覺得有啥投資的潛力,可是如果是金廈大橋,並透過小金門轉入的話,我想這就有所斟酌的地方了,因為除了兩岸實質形式的聯通之外,更重要的是金廈雙方皆有互補,金門多了港埠的內地腹地,而廈門也增加了一處深水外港,原本國共對峙的屏障轉化為邊境共榮的誘發點.
有想法就大膽的提出來
大家閒著也可以討論討論
從北竿跨大坵跨高登跨黃歧的大橋
當然兩岸的問題要先解決
完成後我所想到的好處有
1.腹地增加﹝北竿+大坵+高登﹞
2.觀光景點增加.........
3.
阿佳 wrote:
原本國共對峙的屏障轉化為邊境共榮的誘發點.
4.小三通直接開車到黃歧疏散區簽證進入大陸
5.觀光客可進入黃歧邊界
6.貨物轉運站
7.釣客直接到大坵高登釣魚
8.馬祖發展為兩岸經貿中心
.
.
.




馬祖通訊89期
從澎湖經驗看南北竿大橋之興建
在南、北竿機場的定位與功能,猶在爭論不休 之際,另一個屢被提起的「南北竿大橋」議題,最近又再度搬上檯面。日前在縣議會定期大會中,北竿鄉兩位縣議員卯足全力,強力催生南北竿大橋,地方媒體也熱烈討論。然而,興建這座大橋就是發展北竿唯一的萬靈丹嗎?抑或因為大橋的興建更加速北竿沒落?國策顧問黃天麟曾經在2001年的專論中提到澎湖跨海大橋的錯誤經驗,或許可以作為馬祖興建南北竿大橋的省思與借鏡。以下節錄部分論文內容,並提出個人的一些淺見。
●跨海大橋可能加速北竿邊陲化
從澎湖的經驗來看,澎湖列島的兩大島嶼:澎湖本島與西嶼,正如同馬祖的南、北竿。西嶼位於澎湖本島之西,相隔不到4公里,兩島之間交通主要依靠船隻,因交通不便,所以人口相對稀少。在住民強烈之要求及期盼下,政府動員兵工,費時5年於1970年完成了全長 2160 公尺的澎湖跨海大橋。自此,西嶼的農漁業可經大橋直駛馬公,時程不到半小時。
黃天麟提到,大橋啟用後,大家都認為西嶼發展可期;但弔詭的是,西嶼人口從那一年開始逐年減少,由1萬3335人減少至1999年的8361人,減少幾近40%。更令人氣結的是,大橋完工前的1萬3335人也是台灣光復以來,西嶼人口數最多的一年。西嶼在跨海大橋未完成之前,人口是緩慢的上升,但是跨海大橋完成後,人口卻開始大量外移。
黃天麟分析,經濟圈內的邊陲地區人員、資金、技術,必逐漸流向該經濟圈的中樞地帶,交通越方便,此一流程也會越快。事實上,馬祖也曾有這樣的經驗也供印證。東、西引在中柱島連堤完成後,西引的商店原本從封閉自足的狀態,變為消費流向東引,於是西引商業日益蕭條。
由此可知,南北竿大橋興建完成後,觀光產業及民生消費減少,將對北竿造成衝擊;因為交通方便,多數觀光客及居民會選擇生活機能較佳、產業活絡的南竿落腳。南北竿大橋增加了交通的便利性,但確可能讓北竿更為邊陲化。
●興建大橋工程難度與環境影響
在土木營造工程方面,澎湖跨海大橋因所在地海流湍急、潮汐變化迅速及長年東北季風吹襲,鋼筋腐蝕嚴重,故又再編列12億的經費作為第二期的補強與新建預算;而南北竿大橋日後勢必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即使未來可透過工程技術克服大自然的阻礙,但還是沒有人敢篤定「人定勝天」的誑語,北宜高速公路的彭山隧道就是最好的例子。況且澎湖西嶼鄉的人口數就等於馬祖全縣,也許,經濟效益並不能與人民生活便利來做比較,但是以國家財源分配來衡量,錢必須花的值得。
再從生態環境改變的難以預測性來看,對岸的中國大陸在1956年,興建了廈門連陸工程「集美海堤」,以海堤將島嶼與大陸相連,合併為大陸的一部分。本來交通不便、缺水、缺電的海島與大陸連結後,生活條件迅速改觀,但是,海堤改變了原有海水流動規律,更因此產生各種不良的影響。例如,廈門集美海堤修建之後,不但造成廈門海港的淤積,而且原產於此處的珍希動物「文昌魚」,也因而瀕臨絕種。
馬祖海域原為許多珍貴的燕鷗與海鳥的棲息地,興建大橋的舉動極可能影響到自然生態應有的和諧。神話之鳥所造就的神話之島,也許將來會真實的被紀錄在歷史的一頁,就像現在只有課本上才讀得到馬祖「曾經」盛產黃魚。
●嚴謹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造橋
從以上的澎湖跨海大橋經驗,個人認為南北竿大橋的興建,不應只從單純的思維與過於樂觀的想法,把它當作是未來發展所必須實踐的藍圖與願景。與馬祖地理環境相仿的澎湖及其他世界各地,不乏現成的實例,何妨參酌既有的經驗,以更寬廣的思考及嚴謹評估,再來決定是否需要執行這樣的造橋計畫。

手把秧苗插野田 , 低頭但見水中天



很多事情...不是想當然爾....
台馬輪一天變成三個航次...搭乘人數會不會是現在的三倍...?
台馬航線一天50個航班...觀光客小三通是不是就能成長5倍...?
南北竿大橋大橋蓋了之後對觀光ˋ經濟有助益....?
說句真話...
如果有的話我可以省下船費ˋ住宿費ˋ租車費...
本來需要三天的規劃二天就足夠走完....




沒想到這個老議題在選後還可以討論到第二頁,
我身為北竿人真是感動,
我覺得不蓋大橋的話以後北竿就跟莒光一樣,
人口外移的更快。
至於經費,我只覺得只要你敢要,要的到,為何不蓋。
等著那筆錢被高鐵吸去嗎?
浪費嗎? 你覺得被人家a去好還是蓋橋好?
我相信蓋的話會有更多人回來定居,尤其是北竿,我就是。
不蓋也不會很失望,
反正我們也無法主導。
最後,我認為只有南北竿真真正正變成一個共同體,共通體。
人口才會穩定甚至增加,而不是只在南竿。




這也是我們一直反對蘇花高興建的原因!一來會加速花東人口的外移!讓花東更邊陲化!二來生態破壞與觀光人潮對環境的破壞>遠比觀光人潮所帶來的利益>付出更大的成本!但獲利的是誰?民代>建商>財團>和觀光客!南北竿大橋若建立!會立刻造成北竿的沒落!但是觀光客卻比較方便!可以一天來回南北竿>就回台灣了!北宜高馬上要通車!也一樣會遭遇相同命運!人口會移往北部!觀光人潮會帶來污染和噪音!圖利的是炒地皮的建商!很多事情有前車之見!南北竿大橋說說就好!也可看看別的地方發生的結果!

陳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