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時多雲 溫度:28℃ AQI:31  風向:北 風力:5級 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馬祖開講友善列印



張貼者
Teddy瑞蓮 
初階會員 


註冊 : 2023-06-29
發表文章 : 47
掌聲鼓勵 : 15

發表時間 : 2025-10-06 02:48:10
FORM: Logged


Teddy瑞蓮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Teddy瑞蓮 Teddy瑞蓮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yyteddyy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何謂北竿酒祭 --閱讀人次 : 1022

在馬祖,除了那壯闊的戰地風光、悠遠的宗教信仰與獨特的閩東建築,我們相信,閩東飲食文化才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靈魂。這片土地上的味道,是我們的故事,是我們的夢想,也是我們想要用心傳遞給每一個來到這裡的旅人。
作為台灣唯一擁有閩東飲食血脈的地方,馬祖理應成為這份獨特文化的象徵與驕傲。閩東飲食,淡而不寡,清新而有層次,香氣與味道的平衡像是一場細膩的對話。老酒、紅糟、老薑,這些元素不只是食材,更是時間的見證,是馬祖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每一碗湯,每一口味道,都在講述著馬祖的故事,展現出這片土地獨特的飲食風格。
北竿酒祭的核心,是用在地的美味來喚醒每個人的味蕾,用文化的力量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用酒的熱情推動觀光的浪潮。透過味覺的旅程,我們希望讓每一位來到北竿的朋友,都能感受到這裡的溫度與故事,理解馬祖人的生活與歷史。
藉由這份酒祭食光護照,我們期待更多的旅人能深入北竿的每一個角落,體會那份純粹與熱情。也希望在未來的八月,當人們想到馬祖的夏天,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就是那熱鬧的「北竿酒祭」,那份屬於馬祖的獨特記憶。2025年的夏天,我們準備了這些亮點,邀您一同探索北竿的豐富文化與美味饗宴!
> 在地美食吸引力:我們將整合北竿特色店家,共同響應北竿酒祭,推出多元優惠服務,讓遊客在品嚐在地佳餚的同時,體驗北竿獨特的飲食魅力。
> 文化深度體驗:透過酒文化與在地特色的結合,增進對北竿文化的認識與情感連結。讓每一位來訪的朋友,不僅品味美味,更能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故事。
> 閩東美食美酒接力賽:白天舉辦「美食之宴」,讓遊客盡情品嚐豐盛的在地佳餚;夜間則進行「品酒體驗」,享受多樣特色酒品,感受閩東酒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場味覺盛宴,將帶你穿越閩東的古今時光。
未來特色活動:我們將推出「新生兒Baby生日訂製酒」,為新生命打造專屬的紀念酒,留下珍貴的回憶。
接下來10月還有「老酒宴」,是一場敬意與傳承的盛典,讓大家走進馬祖的酒史長河,感受歲月沉澱的溫度。和兩場提升店家服務的課程。
我們相信北竿的美食與酒文化,將成為馬祖最動人的招牌,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朋友都能帶著滿滿的感動與故事離開,心中充滿期待與熱愛。期待在這個夏天,與您一同見證北竿的精彩與傳奇!
馬祖2845品牌主理人
歐陽瑞蓮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Teddy瑞蓮
藍朗青天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4-01-11
發表文章 : 939
掌聲鼓勵 : 1926

發表時間 : 2025-10-06 11:31:19
FORM: Logged


藍朗青天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藍朗青天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為什麼不使用「北竿酒節」呢﹖這是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
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祭」是什麼意思﹖
(如下圖)



為什麼不使用「北竿酒節」呢﹖
日本人在活動名稱使用「祭」字,是因為「祭」在日文中的原意就是「祭祀」,是為了感謝神靈、祖先而進行的儀式。隨著日本的文化發展,此詞語的熱鬧場面和群眾參與性,逐漸被延伸使用於各種慶典和群眾活動中,如電影節(映画祭)或音樂節(音楽祭)等,成為日本人表達節慶、紀念或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廣泛術語。 
而台灣島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近年也逐漸將活動或節日稱為「祭」,福建馬祖人不明所以,舉辦活動也使用「○○祭」。不可以美其名是多元文化,除非我們在馬祖地區舉辦具日本色彩的活動,才稱「○○祭」。如果福州人或馬祖人舉辦「擺暝」活動,稱「○○擺暝祭」,而「擺暝」2字字義中已經包含了對神明的崇敬與祭祀,稱「擺暝祭」是詞意重疊,是對自身傳統文化的軋傷,是對馬祖文化的不理解。



為什麼不使用「北竿酒節」呢﹖
民間私人的活動我們無權置喙,希望以後官方的活動或官方有補助的活動,能夠使用馬祖人在中國文化中通用的「○○節」,而不是日本文化的「○○祭」。



  已有 13 位網友鼓勵
Liner 
資深會員 

Liner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500
掌聲鼓勵 : 1806

發表時間 : 2025-10-06 15:04:02
FORM: Logged


Liner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Liner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屬於福州文化的一環,
老酒、紅糟的漢人飲食文化迄今仍在福建海濱ㄧ隅馬祖列島四鄉五島坊間繼續齒頰留香。

紅糟最早發現於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及週邊國家特有的米發酵傳統產品。

在古代紅曲也叫丹曲,既是中藥,又是食品,是用紅麴菌屬真菌接種於大米上經發酵製備而成的。作為傳統中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評價它說:“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奇藥也”。

紅糟之所以是紅色,並不是因為添加了色素,而是由於發酵的菌種為紅麴菌,此菌種在發酵過程中自然變紅,將發酵物染成紅色所致。

福建以紅麴釀酒,酒釀成後遺留的紅糟,作為食用,用於烹飪,至遲在宋代就有了。宋莊季裕《雞肋編》寫道:“江南閩中,公私醞釀,皆紅曲酒。至秋,以紅糟蔬菜魚肉率以拌和。”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裡,提到朱熹曾說過的一句話:“今福州紅糟即古之所謂醴酒也,用匙挑吃。

紅糟具有的酒香和特殊的醇味,經過一個夏季自然高溫的調節,更加濃鬱,故釀製紅糟多在秋季重陽、冬季臘月,釀造後儲存經歷一個夏季再食用,如經歷兩個夏季以上,更佳。

烹飪時,為使紅糟更加入味,精細的廚師還會先用工具將之剁細捶爛,而後再用之。

就像浙江人把黃酒的酒糟製成糟滷,變成醉雞、醉肉、醉豬舌頭等有地方特色的糟砵頭一樣,在福州,從家禽到海鮮,從炒菜到燒烤,上至官方大菜,下至街邊小攤,對紅糟的應用可謂淋漓盡致。

紅糟裡面有難得的天然紅色素,反腐去腥,加香提鮮調色,春吃酒糟筍,夏嘗酒糟鰻,秋來酒糟螺,冬吃酒糟肉,四季皆宜。

在福州飲食文化圈的百姓人家,紅糟和柴米油鹽一樣是家庭必備調味品,烹調筍時放一點增色、拌蕨菜時放一點提味,再品酌一杯熱騰騰的老酒下肚,可說是平凡人家的千年在地飲食文化及島嶼人保持健康長壽的養生之道。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Teddy瑞蓮 
初階會員 


註冊 : 2023-06-29
發表文章 : 47
掌聲鼓勵 : 15

發表時間 : 2025-10-06 15:21:34
FORM: Logged


Teddy瑞蓮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Teddy瑞蓮 Teddy瑞蓮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yyteddyy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感謝您的寶貴指教 🙏
我們選用「北竿酒祭」這個名稱,主要是希望呼應現在年輕世代對「祭」的理解與用法。對許多人來說,「祭」不再僅止於傳統祭祀,而是一種帶有慶典、歡聚氛圍的活動形式,並且可以持續延伸、成為帶狀性的系列活動。相較之下,「節」往往比較偏向單日或短期的慶祝。

我們仍會持續聆聽各方的意見,也謝謝大家的關心與支持,讓「北竿酒祭/季」能一步步成長、茁壯。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Teddy瑞蓮
Liner 
資深會員 

Liner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500
掌聲鼓勵 : 1806

發表時間 : 2025-10-06 15:50:10
FORM: Logged


Liner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Liner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紅麴料理文化在唐朝及宋朝江南一帶(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極為普遍。

唐朝末年五代十國北方戰亂,漢人紛紛從中原南渡至穀物富庶的南方,糯米及紅麴是典型南方地區漢人隨手可得的穀物及發展出來的飲食文化。也是一種迥異於北方祖居地的飲食文化。

南宋年間,北方中原河洛地區的祖居地被異族金朝所統治及無法回去北方祭祖。那時南方的漢人紛紛興起建造同姓大宗祠及祠堂的風潮,親族逢年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節慶)會一起相聚在大宗祠,向北方的祖先遙祭及思念北方家鄉的一切。
那時,桌上的紅麴料理已是南方漢人祭拜北方先人的佳餚。

但經過千年的環境變遷,只有福州地區的漢人把祖先的紅糟紅麴飲食文化代代相傳並著墨甚深依然保存在坊間。

紅糟" 一詞,早已存在於宋代詩詞之中,非當今福州人所發明。
而是千年前我們南方漢人老祖先流傳下來的飲食文化。

宋·陸游《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詩:「未論索餅與饡飯,最愛紅糟並缹粥。」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江南閩中公私醞釀,皆紅麴酒,至秋盡食紅糟,蔬菜魚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信州冬月,又以紅糟煮綾鯉肉賣。”」
尤其是在 朱子語類 卷一百三十八,更是直接說到了"福州紅糟 "
宋朝有個當官叫義剛的在《朱子語類》裡,提到了朱熹曾說過的一句話:「今福州紅糟即古之所謂醴酒也,用匙挑吃。」
黃義剛字毅然。撫州臨川人,黃義勇之弟。紹熙四年(1193年)師事朱熹,事朱熹最久。


福州紅糟
原料:糯米(白米)、紅麴、白殼
比例:1:0.1:0.003(白殼的量是我常用比例,請自行斟酌替換)
做法:
1、紅麴先跟5倍水混合,活化幾個小時。(若單純用紅麴則需要這步驟)
2、活化好紅麴後,再將飯蒸熟
3、紅麴&水、白殼倒進去飯裡攪拌
4、裝瓶保存,不密封
5、保存方式看後續文章

https://sites.google.com/view/lls2920/%E8%AA%BF%E5%91%B3%E5%93%81/%E7%B4%85%E7%B3%9F%E7%A6%8F%E5%AE%A2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Liner 
資深會員 

Liner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500
掌聲鼓勵 : 1806

發表時間 : 2025-10-06 17:54:00
FORM: Logged


Liner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Liner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紅麴紅糟老酒(古代稱醴酒)飲食文化非福州人所發明,
早在一千年前就存在閩粵、浙江江蘇等江南一帶。

這是宋代南方漢人當時普遍的飲食文化。
至於其他地區沒有普遍流傳下來,而福州一帶卻情有獨鍾、迄今仍普及在飲食文化裡,
也是千年名宦之家福州三坊七巷官家大院的家常佐料。
只有留給近代歷史學家去研究及探討。

對其他大部分地區而言,紅麴紅糟是已失傳的南方漢人飲食文化。
福州人及馬祖人只是世代傳承祖先的技藝、繼續保存咱南方漢人祖先的「手路菜」罷了。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