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北竿兩位無心級議員,行駛后澳橋車輛抖動算正常嗎? --閱讀人次 : 1079 近期,北竿后澳橋的橋面車輛行駛抖動問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尤其是對於大型貨車
的行駛影響尤為明顯。這一現象,直接影響到民眾的行車舒適度和心理感受。為此,對于該
橋的施工狀態、車輛抖動缺陷及後續改進措施進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請問縣府工務處處長,后澳橋的橋面究竟是完工還是仍在施工?橋面抖動異常部分後
續還會再修正嗎?如果還在修正,舊道路同步封閉進行後續拆除是否需要緩一緩?這不僅涉
及到工程品質,更關乎到鄉親每天行駛橋面的舒適度。請問工務處,當天是否對橋面進行過
簡單試乘?還是又是一場打卡行程?麻煩兩位無心級議員去對比一下,從村莊15據點往戰爭
和平紀念公園停車場,面對整段更陡峭的斜坡,兩者行車舒適差異性還不是一般的大!
其次,兩位議員是否曾經到現場試乘,親身體驗路面的行車狀況?作為北竿議員監督縣府是
職責所在,你們有責任了解和反映民眾的聲音。如果兩位無心級的議員都未曾親自體驗,如
何能夠有效地為鄉親發聲,推動問題的解決?對於工務處透明度和責任感的考驗。我們期待
北竿兩位無心級的議員、縣府工務處能夠給予明確的回應。



我覺得縣府某些單位、人真的可以用厚顏無恥形容,這種工程要品質沒品質、該完工一延再延,還口口聲聲說為了地方發展要留下廠商,這種廠商竟然可以標到北竿三個重大工程?還不被解約?真的很難想像後續大樓蓋起來是不是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所以說老百姓看的不是經費多少,而是看到「成品」後反而說:做成這樣還不如不要做!偏偏某些人還大言不慚說顧品質顧安全,這條路有多少觀光客騎車經過?凹凸不平的路面還有銜接處難道真的不會發生意外?本該是「新地標、賣點」結果變成「毒藥、毒瘤」,或許很多人覺得用詞太過毒辣,但那只會是還沒發生問題前!就期待這期議會北竿兩位議員、縣府如何出招、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