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楊縣長,請重回執政的本壘位置 --閱讀人次 : 4763
劉家國 wrote:
楊綏生在擔任牛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時,曾經推出兩個失敗的案子,其中一個是社區圖書館,另一個是澳口垃圾攔截計畫。社區圖書館失敗的代價極小,不值得討論。但澳口垃圾攔截計畫的失敗,卻付出了政府三百多萬的經費,代價不小。
楊綏生所提的澳口垃圾攔截計畫,立意甚佳,希望將海漂垃圾阻止於澳口之外,如果實驗成功,再推廣到全縣各澳口,讓惱人的海漂垃圾問題一舉解決。可是,由於海事工程的複雜度、東北季風的湧浪、颱風的破壞力,在在使得這個理想難以實現。經過三期工程之後,負責執行的環保局由局長陳秀華下令停止實驗,宣告失敗收場。
…楊縣長提出的28億經費購買三體快輪,則是小人玩大車,如果失敗,楊縣長負得起政治責任嗎?
關於以上這一點,我有不同看法。
近年來,被站長極力推崇「功在馬祖」的劉前縣長,主政時所推動的建設也不盡然全是百無一失。像南竿海岸線的水泥化是在其任內開啟的,青帆碼頭也發生設計錯誤等情況,這都是極其昂貴的政治代價;那為什麼如今半數以上地區公民願意肯定他的作為,很顯然爭取國家風景特定區、南竿機場、離島直升機場、民俗文物館、山線道路都是由他一手推動,立委曹爾忠協助積極爭取預算共同完成的。
另外一位,也曾被站長推崇備至「第一名」的衛生局長劉增應,在他兼管環保業務期間認為馬祖必須蓋焚化爐,便請立委曹爾忠大力向環保署爭取在南竿興建,一行官員並以公帑遠赴日本作考察。最終造價上億的焚化爐規劃興建完成,據「馬祖通訊」報導實際營運下來,產生毒氣「戴奧辛」不斷,嚴重影響機場進駐人員健康,加上垃圾量小,燃料消耗極高,「垃圾量不足以達到焚化爐24小時不停運轉的需求,因此每當垃圾燒完後,就需要停爐,而焚化爐的溫度從燃燒垃圾時的800到1000度,下降到常溫狀態,約需8小時」,因種種問題不斷衍生,終於在前環保局長陳秀華任內決定垃圾運台燃燒。
我想說,每一位主事者任內或多或少會有決策執行失敗的案例,一個政策的成敗往往不是當下就能立判,需要後續的時間去檢視;要如何能減少政策錯誤的發生,行政官員的胸襟不可狹隘,眼界不能短淺,政府部門必須要有良好的規劃與執行能力,當然更需要成熟的公民社會來監督、鞭策。為什麼不願談馬祖議會政治的功能,眾所皆知這種無所作為、盤根錯節的政治生態,幾乎從來沒給過馬祖太多的正面價值,能符合最低標準「清廉」的議員,歷年都已屬鳳毛麟角,孤立無援,更何況那些歷年來集體烏煙瘴氣的行事。
過去,前立委曹原彰大力推動解除軍管、民主選舉、自衛隊補償金與小三通,展現出遠見及無畏無懼的精神;前縣長劉立群主政期間,反對力量雖暗潮洶湧,但他將當時整個馬祖政府與社會帶引積極向上、勇於突破、不和稀泥、拒絕腐化的時代氛圍。這算是馬祖政治發展史上少數還能留給後人的可貴資產。
縣長楊綏生這一波百日艱辛「拼交通」的歷程,或許有人已看見背後有逆向政治操作的痕跡,將牽動明年的立委大選。東引政治人物的赴台陳情杯葛的結果,預料正好做球給中央一個趁機又將議案「踢回馬祖」的解套機會。
走完這一程後的縣長楊綏生,難免一身疲憊與傷痕,但必須記起經驗與教訓,該重新回到執政的本壘位置,適時適度修正自己性格上「拼命三郎、身先士卒」的姿態,深思一個領導者所應扮演的角色:如何有效領導,善用人力資源,提振政府治理能力。此時,趕快讓自己的所需的執政班底到位,加強規劃、執行與考核,做到戰國時期法家學派大師申不害提出「因任授官、循名責實」的論點,發揮該有行政的效能,並在往後重大決策前做好配套規劃,強化政策論述能力,用誠意溝通、化解民怨,為下一波的重大施政推展蓄積再起的能量。




《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以上「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是大家熟知的一段商朝亡國史。前天(16日)名作家張大春在蘋果日報撰寫了一篇文章,批評行政院長吳敦義,標題是「看誰在驅民」,茲引用部分文章內容如下:
三國時代的魯肅和諸葛亮一樣,是一位眼光遠大的政治家。‥‥‥有一次,當孫權打定主意、不惜破壞結盟,直將武力進取荊州之際,魯肅說一段雖簡單而極有智慧的話,立即阻止一觸即發的戰爭。他說:「有天下者,必有所驅,關羽不足懼也。」
用今天的大白話來解釋,魯肅的意思是:「人一旦掌握了極大的權力,總會驅趕他的人民。」‥‥‥魯肅要說服孫權不戰而勝,於是借用、引申孟子的論述,可能陳義過高,但「有天下者,必有所驅」,似乎拈出掌權者不得不慎的本質:畢竟人民是會用腳投票的。‥‥‥
我們借用孟子的話來改寫:「為交通部驅民者,楊綏生也」。也就是說,將東引民眾驅趕到台灣抗議,正中交通部下懷,是楊綏生所造成的。楊縣長一上任就急於爭取採購三體快輪,建構「兩岸三地一日生活圈」願景,他忘記了傾聽民眾的意見,尤其是東引民眾的看法。到了東引民眾發出抗議聲浪時,他仍然不願傾聽,一意孤行,導致東引民眾必須前往台灣,向交通部陳情,形成鄉民與縣長的「境外對決」。
的確,「人一旦掌握了極大的權力,總會驅趕他的人民。」如果這時候還在選舉,勝負未定,楊綏生會貿然提出「新台馬輪不彎靠東引」的政見嗎?
經過一番挫折,或許楊縣長始終認為東引民眾不識大體,故意跟他做對,千錯萬錯都是東引民眾的錯。如果真是如此,「重回執政的本壘位置」之後,未來還有四年多的任期,楊縣長仍然會出現更多「驅民」的不當言行,製造更多的對立,來火燒自己的屁股。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的確,「人一旦掌握了極大的權力,總會驅趕他的人民。」如果這時候還在選舉,勝負未定,楊綏生會貿然提出「新台馬輪不彎靠東引」的政見嗎?
站長這句話正好點出了馬祖的核心問題,馬祖之所以不會進步,就是因為選舉制度的施行。個人覺得選舉對馬祖來說弊多於利,正確的說只有對那些既得利益者-民意代表或樁腳有利。馬祖地方小,出來選的人大部分都非親即故,投給甲就得罪乙,投給乙就得罪甲,不投兩邊都得罪,搞得裡外不是人,多選幾次弄到後來親戚朋友之間見面就像仇人一樣。而出來競選的有幾人是真正抱著想替家鄉做事?常常在想如果馬祖一直都沒有選舉,現在的馬祖會不會更好?當在位者不必再為了討好而失去原則,不必再因為怕得罪而畏縮,只要覺得對就盡管放手去做,不論好壞自然日後歷史會給你評價。
謹供周錫瑋縣長的「後手哲學」給楊縣長參考,不要想到下一任,只要把事情做好,讓後面有人要接手時可以舒服、成功地接手下去。
----個人就很欽佩站長當初只做一屆縣議員的風骨-----




民主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因為真正能夠帶來福祉的民主不是只有選舉的民主,而是落實憲政主義的民主。而憲政的落實,除了政治人物必須恪遵憲法之外,還需要廣大的公民養成法治的文化。過去七年多來民進黨政府的胡作非為,許多人民感到痛心,甚至對民主不抱任何希望。然而,就像前英國首相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所說,民主乃是目前為止「最不壞的制度」。「最不壞」的制度並非「最好」,然而這是人類政治經驗的寶貴結晶。民主比君主專制更好,比軍人獨裁更好,比強人統治更好,也比民粹政治更好。我們必須堅定自己對憲政民主的信心,珍惜自己的自由權利,以在一次又一次的關鍵時刻,展現我們護持憲法與憲政精神的勇氣!
以上這段文字不是本人所寫,是馬蕭競選網站一篇文章的結論。言歸正題,雖然民主經常造成效率不彰,而選舉造成諸多亂象,但唯有民主機制才能夠「防止政府濫權」,讓小蝦米有機會對抗大鯨魚,這是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經驗法則第一條;「某些事能做不能說,某些事能說不能做」。
舉個實例;南竿鄉「殯儀館」新建工程,如果當時負責主辦單位鄉公所辦理工程新建相關說明會,筆者相信此館必定無法順利發包完工使用,負責主辦單位鄉公所選擇「只做不說」,待該項新建工程順利完工之餘,鄉親才驚覺「殯儀館」新建原來有其便利性,自然就能接受先斬後奏之成果。再者;若干年後南竿鄉「火葬場」新建工程,負責主辦單位鄉公所選擇「未做先說」舉辦說明會,「火葬場」新建工程至今無法順利發包新建,該項預算補助經費一再保留凍結無法執行,是項工作至今乃依賴軍方簡易式焚化。
以上兩個案例;同樣屬於殯葬設施補助案,因辦理的方法不同其結果也截然不同,但仔細想想是地區「受益」還是「受損」?結果應該是很清楚的告訴大家。「民風,民情,民俗」固然值得納入考量,可是政府施政非兒戲!百分百的同質民意需求何其困難!因少數的反對繼而讓多數的權益消失。筆者以為;也只有地區才有如此怪異現象,或許地區「政客」居眾「政治家」鮮有。
從古至今,繼往開來;「功與過,是與非,蓋棺而定論」。溝通或許是造就成功最佳的選項,但如今看來並非如此!因為;當將施行政策與己身利益相拉鋸時,溝通反而成為成事的最大絆腳石,鄉愿是阻礙地區發展的首要元兇,政府公權力的不張來自畸形民粹之捆綁,其次為行政倫理及位階概念極度欠缺,當彼此對等利益發生衝突時,直達天庭的抗議脫序行徑,倒成了反對者最佳表演的舞台,同仇敵愾的無我胸襟可謂世界第一等!「一杯酒,兩角銀,三不五時來鬥陣」,「要是講搏氣魄肯定是世界第一等」。
所以;說出去的承諾尤如潑出去的水,不應該有條件的收回或改變,假如「朝令得以夕改」今後實行之政令何以服眾!「政客」考量選票來決定政策的實施與否,「政治家」考量眾人的利益去決定政策的落實。將四年的任期當八年來服務,為地區生命寫歷史,為地區創造新的里程碑是無量功德,「忍辱能負重,任重而道遠」,勇敢的向前邁進吧,縱然是粉身碎骨也應在所不惜。




政府資訊公開、決策透明,是衡量國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標。馬祖實施戰地政務時期,軍管文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威權習性,決策模式由上而下,甚至黑箱作業,導致弊端叢生、民怨四起,令人記憶猶深。
如果誠如樓楊嶺所說:「某些事能做不能說,某些事能說不能做」,這都是由政府來決定,那就太可怕了。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被要求政策透明化,除了需要議會制衡以外,還要媒體的監督,以防止行政權獨大、濫權。這是民主政治學的ABC。
民眾選出的縣長,可以為所欲為嗎?可以不必傾聽人民的聲音,只做不說嗎?「縱然是粉身碎骨也應在所不惜」,如果這是代表楊縣長的心聲,那就更可怕了。
期待我們的縣議會好好把關,因為我們選出了一位「意志堅定」的縣長,一位自認為「擇善固執」、「行菩薩道」,自我感覺良好的縣長。從三體快輪事件「硬幹」的作風來看,將來必定還會捅出更多的亂子,讓當初投票給他的民眾,後悔莫及。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楊縣長是民意代表 不是商人
對馬祖現況而言 穩定且方便的交通是當務之急
所有縣民要求的是回家的路更順 這無庸置疑吧
楊縣長想依靠買進快船 來帶動馬祖整體發展
這是個很棒的構思 但也是很大的賭注
買船養船都是錢 就算中央願意買快船
但楊縣長有幾分把握 可以損益平衡 甚至是帶來廣大商機
又如果營運不如預期 造成大虧之後 要從哪裡拿錢補
錢就這麼多 移這邊補那邊 絕對有人權益受損
http://big5.huaxia.com/xw/zhxw/2010/01/1728293.html
福州馬尾直航台灣基隆港將開通常態化航班
這條航線如果常態化後 對馬祖交通的影響 楊縣長有思慮進去嗎
馬祖的交通工具 不只船還有飛機 飛機的時間彈性更大 只是運量小
要帶動人潮 也可以去跟旅行社洽談 規劃整體行程 給予一定方便
真下定決心要下豪賭的話 請多找幾個團隊評估效益吧
各種條件也不要看的太樂觀 如今高鐵高捷都一屁股債等著還




劉家國 wrote:
民眾選出的縣長,可以為所欲為嗎?可以不必傾聽人民的聲音,只做不說嗎?「縱然是粉身碎骨也應在所不惜」,如果這是代表楊縣長的心聲,那就更可怕了。
筆者在此先澄清站長以上疑慮,引言內文乃筆者所論述無關任何人想法,站長勿須為「楊縣長」戴高帽,特此聲明以正視聽。
民主國度人民有絕對的「發言權」與「選擇權」,但前提需要有成熟的民主機制及思想,並不是無限上綱的因反對而反對之畸形民主,或是另有目的及變相圖利的情事。過度的民主不叫民主應稱之為民粹,高舉民主的旗幟行非民主之本意,以非常之手段達到己身之利益,實非民主之原有精神。
站長「期待我們的縣議會好好把關」筆者以為立意甚美,但與現實面來探討事實背後的真面孔,無疑是「請鬼拿藥單」不死也只剩半條命!畢竟期望與現實總是有一段差距,唯有寄望「楊縣長」存有道德良知來為民請益賣命,否則尤如「寡婦死兒子-後嗣無望」。
透明化的政策與施政是民主國家追求的最終目標,透過民主機制的平台協調能使政令得以有效推廣實踐。然而民主的實行機制來於人民之多數取向,民主社會用選票來任用主政者,而主政者也依據多數的民意福祉來施政,以示其職務準則,少數服從多數是民主社會基本素養,多數尊重少數是民主社會的可貴之處。
與其在此爭論不休,站長何不比照前例來次線上假投票,讓投票結果來告知鄉親,網友們。「楊縣長」的「三體高速快輪」是屬於「偏執」或「遠見」,讓「楊縣長」徹底了解民之所欲,繼而慎重評估該往何處。




投票是不錯的選擇
前提是買船費用 營運費用 航行費用 維修經費 等營運成本先約略數據化
再來推估出票價以及運費 整體會花費多少 又會收益多少 等等評估
以及各種連通四鄉五島的配套措施 一併公佈
這樣投票才有意義 如果只有遠景會很不切實際
特別是有些線上投票 用浮動IP灌票很簡單
不要高估運量應該是最重要的 高估的後果就是虧損




貴為縣長應做一個全方位的縣長
應該要多聽聽執行機關的意見
縣長身邊的幕僚應多給縣長一些"專業"的建議
該放手的應放手給相關權責單位辦理
縣長應作為一個明確的決策者
這樣才不會綁手綁腳,這樣才是為馬祖好....
以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台馬輪來說
就算中央同意追加數十億預算購買三體船後?
500噸以上的船跑東引?經費哪裡來?
為停靠三體船的港口變更預算哪裡來?
基隆港願意為三體船來更改港口設施嗎?
個人覺得馬祖不像金門有金門酒廠這個金雞母
所有的建設經費應該有90%都靠中央補助...
如果把"金主"惹毛了...
馬祖有辦法生出經費來嗎?就算用借的...未來有能力償還嗎??
就目前看來
馬祖的未來~好像看不到了><"




楊縣長個人的好大喜功,不僅造成東馬對立,新台馬輪時程延宕....
眼見三體船無望,言下之意似乎歸咎於東引人的抗爭以求下台階....
問題是明知三體船不可為,不管是船價,碼頭,航線,運量,維修,後勤等問題都很大;.
卻天馬行空說出"兩岸三地一日生活圈"...愚民政策嗎?畫個餅就好了嗎?
商機,人潮,經濟效益,預期成果在那裡隻字未提,
因為自己都不知道無法預測,卻硬要託東引數千軍民陪他"賭一把"..........
不肯自我虛心檢討錯誤出在那,放任"死忠"支持者把這事件歸類為
舊政府打擊自我的政治手段....
幹嘛..搞民淬嗎?從選前是誰的支持者一直出現攻擊的言論呢?
正所謂一指向人四指向己,舉例來說...........前次赴東引,楊縣長在風平浪靜的天氣之下..不願坐台馬輪,卻要直升機到東引.........
對照選前的文宣言論的特權說,就有點表裡不一...............
標新立異展現自己的高瞻遠矚....卻造成今日的狀況.........
誰之過??東引人有錯嗎?
"'假設立榮直飛大陸長樂不靠南竿.然後請馬祖鄉親坐"500噸"的船由小三通返回馬祖.""...因為可以建構兩岸三地一日生活圈..大家會怎做?怎說?
嫌東引人少島小卻聲音大的言論不是沒有過...
但馬祖多少人?島多大?要是也被選擇放棄時呢?
將心比心,請饒了東引人!
馬祖四鄉五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要踏實的經營
而不是好高騖遠的作夢!
我個人建議....先找好人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