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籲請縣長與議會正視「幼托整合」教育用地問題 --閱讀人次 : 5213 記得去年縣長、縣議員大選時期,每一位參選者幾乎都提出「幼托整合」的政見,也聽說中央部會也早就希望各縣市政府未來朝此型態規畫。
我們不瞭解馬祖地區實施幼托整合的具體進度,但是最近傳出縣府有關單位為了省事,決定「在往福澳路段下方、環保局後上方與介壽國中背後的這一塊偏僻山坡區段」,當作未來「幼托中心」的教育用地。主管單位至今還沒把這項公共政策向全體縣民公開說明,可是部份知情人員已經議論紛紛,認為此舉非常不恰當,也實在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很多家長都知道,周圍區段是僅次於南竿成功山民眾公墓的大墳場區,許多往生者在此安葬已有數十年的時間,在南竿小孩的祖父母輩和父母輩心中非常有名,到處也都是長滿樹蔭,陽光幾乎照不進去,一般大人稍稍進到裡頭都已經是毛毛的,更不用說是未滿十歲的小孩子將來有半天時間待在裡面學習。況且對外交通聯繫也不十分方便,又被限制在介壽國中學生活動場地裡面。如果冒然確定在此興建園區,一旦產生爭議與負面影響,試問哪一位行政主管願意下台負起全責?
既然「幼托整合」是一項公共政策,協助地區年輕家長安排幼童教養問題,就不應該草率進行,必須博採眾議,辦理公聽會,協商找到適當的教育用地,這個議題也是現任縣長、縣議員的共同政見,希望各位政界人士、地方家長共同正視這個問題,為地區下一代的學習環境尋求最恰當的解決措施。




「窮不能窮教育, 苦不能苦孩子」。
「幼托整合」是目前地區亟需面臨的首要問題,但卻不能單一處理面對。地區就學學子的數量應是首要考量的因素,不單單是「幼托」需要整合,筆者以為;國中小學區也需從新整合,讓現有的師資與資源能有效發揮且不浪費,筆者有一套整合想法,期望藉由馬資網一角與網友們共同「腦力激盪」一番,看看是否有助於地區今後教育環境整合問題。
地區村與村之間的路程相距不遠,地形分東中西三段,東區有介壽國民中小學與附設界受幼稚園,另有私人「小白兔」托兒所。中區有仁愛國民小學以及清水「小天使」托兒所。西區有中正國民中小學。
地區家長就以上教育機構的分置來選擇學童就讀學區,其實都會面臨不便的問題,只是時間上的區別罷了。例如;西區仁愛學子就讀國小時段比較優於東西區學童,但到了中學時就必須選擇東西區學校來就讀。西區學子面臨的不便是「幼托」時期,唯有東區因人口數量優於兩區,就學條件比較便利,但高中畢業後也將面臨離鄉背景就學問題。
所以筆者以為;既然不便是地區家長共同都須面臨的問題,只是;時間早與晚的差異而已,為何不好好整合現有的師資與資源有效分配利用,讓學子們擁有完善的教育空間與資源。筆者建議;西區成立獨立「國民小學」,中區設置獨立「幼托」學園區,東區專設「國民中學」。如此;不但能有效分配現有資源,並也能解決地區學子人數不足的問題,「三全其美,合樂不為」?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一樹一穫者,穀也;一樹十穫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育環境一日不可輕忽啊!




那塊地喔
不會吧
很久以前的流傳不都是指那裡"阿飄"很多嗎
把學校整合整合
學生集中資源共享不是更好更省錢嗎
國小全部集中到介壽(西區人較少,娃娃車只需載二趟)
國中全部集中到中正(比較大的 自己會坐公車)
幼稚園財以仁愛國小為最佳場所
不然寶血幼稚園那塊也不錯




幼托整合
一所國中
一所國小
一所幼托
這不是十幾年前林平銀老師所提倡的併校案嗎
大家談論了十幾年
林平銀自己也當上教育局長
卻仍然無法推動
此一理想真的有機會在南竿實現嗎
我很懷疑




我相信這不是能力的問題
而是魄力的問題
當官的為的都是要保住自己的官位
吃在嘴裡看在盤裡
往下個更好的局長位置而努力
每個位置都是過水一下
誰還有心去推行政策呢
二代國宅、新台馬輪、幼托整合、二家航空......
哪一個不是推了快十年的政策
然後呢???
全部都是口號
叫爽的

換一個大當家沒有用
大王雖換頭目依舊
要像能哥說的一樣
所有一級主管全部換五六年級的來做
馬祖才會有希望
否則這些老面孔繼續互相交換位置到滿65退休
這些喊了十年的口號
應該還要再喊十年吧





林平銀局長無法達成的理想,不知道楊綏生縣長能否實現?
馬祖通訊第10期 1993-07-25出刊
鐸聲�訪楊綏生國代談地區教育問題
( 林平銀專訪 )自從「鐸聲」開始探討地區教育問題以來,除了引起教育界人士重視外,地區各界反應也十分熱烈。尤其有關學制分立、併校、校長任期、國小師資等,在在須要社會各界形成「共識」之後,才能達成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
對於學制分立和併校問題,國大代表楊綏生表示,南竿地區國小、國中和幼稚園,應考慮分別設在介壽、中正和仁愛現址,一則可以提昇教育水準,其次亦能兼顧地區均衡發展。
楊綏生強調,馬祖教育當局除了須要確立校長考用、儲訓及任期制度之外,對於歷年師資嚴重外流的狀況,應切實拿出一套「留下資深老師」的辦法,否則,老師留不住,將是地區教育最重大的損失。
本刊日前專訪楊綏生國代,經整理後,訪談內容刊載如下:
問:現全國僅馬祖地區仍存在「九年一貫學制」,您認為各國中、國小是否須要實施分立與併校?
楊:依個人淺見,九年一貫學制的確有許多不盡理想的地方。從兒童期到青少年期,這是人生成長過程中變化非常大的一個階段;把兒童,甚至幼童與青少年擠在同一個受教場所,很難面面俱到的把每個階段的學子考慮周全。因此,國中、小,甚或幼稚園分別設校,應該比較周延。
至於併校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目前南竿的國中學生只有200餘人,國小300餘人,幼稚學童也不過百餘人。南竿任何一個村莊到各學校都在20分鐘車程之內,如果學制分立和併校問題一起考慮,宜將小學設在介壽國中小、國中設在中正國中小、幼稚園可考慮設在仁愛國小。如此可讓每個年齡層的學生,都有適當而獨立的受教場所,同時維持了地區現有學區的均衡,所節餘的人力、物力更不在話下。至於北竿塘岐與坂里國小亦可合併,莒光及東引,基於人口和地理位置,很難分割。
當初南竿衛生所拆併衛生院時,也曾面臨少數地方人士反對,但由今天縣立醫院的績效來看,拆併南竿衛生所的決定是正確的。其實家長們應該瞭解,讓孩子們多走幾步路或搭一段車,都是一種訓練,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讓孩子們學習獨立,對身心發展都有好處,家長們應該支持併校的方案才對。
問:校長任期、考用與儲訓,是否應依法建立制度?
楊:個人絕對贊同校長任期及考用、儲訓制度的建立。消極的說,任期制可以迫使一個校長必須在有限任期中,去完成他所構築的「教育施政藍圖」。積極的說,任期制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機會,使人才不會被埋沒。同時,它也提供了一個比較與競爭的機會,避免因循和怠惰。至於考用與儲備制度的建立,可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則,以及避免「非制度」人為的干擾,讓所有老師都能透過自己的努力,有機會更上層樓,為地區教育奉獻心力。
問:目前地區各學校師資狀況,您瞭解多少?
楊:地區各種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育人才是最早也最充實的一環,但多數老師在服務期滿後,大多選擇「離島而去」,使學校的正式師資一直呈現不足,其中國小部分,代課老師超過三分之一以上。老師留不住,對地區教育實在是一項重大損失。有關當局應當拿出誠意,想出一套辦法讓資深老師留下來。
問:整體而言,您對馬祖教育現況有何建議?
楊: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基業,每一個教育環節都對受教者具有深遠的影響,教育工作者的「身教」勝過他所教導的千篇大論。社會多元化、民主化的結果,也帶動了教育界的跟進。但是,我認為一些基本的原則應該還是不變的。首先,社會對於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予最起碼的尊嚴;其次,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必須體認他所從事的工作是神聖和責任重大的「事業」,所以,一些足以影響學生的不良習性必須克制。再者,家長對於老師應給予支持,不能老師說一套,父母說一套,造成學生的困惑和矛盾。現在每班學生人數有限,老師們不妨多與家長保持聯繫,溝通觀念和教育方法。
另外,我覺得老師們應該勤於自修、自我充實,以取得家長甚或學生的信賴。尤其,教育行政人員更應設法激發教育工作者的潛能,使地區所有的老師都能以「作育英才」為榮、為樂。


感謝站長與各位網友共同關心這項重大議題。
依據我們同一年齡層家長的瞭解,介壽附幼兒童應該有100位以上,如果加上南竿各托兒所及家庭保母照顧的幼兒人數,將超過150人,但是這幾年仁愛國小學生最多未超過50人。如果在本縣土地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應採取什麼方案才能創造更大教育效益?我想鄉親們都已經心知肚明。
林平銀前局長前幾年一度有意推動設置「南竿公立幼稚園」,但是上級長官陳雪生前縣長卻一再強烈反對到底,導致最後無疾而終,林平銀局長也只好提早退休。陳前縣長反對的原因,各界應該也有所瞭解。
這次「幼托整合」用地帶來爭議,據說也是陳前縣後期任內由有關單位規劃的。目前無論如何,介壽國中後方及環保局後上方是非常不適合做為「幼托整合」教育用地,如果主管單位違背民意,強行在那邊進行動土施工,所衍生後續的遷葬問題,必定對安葬數十年往生者造成嚴重不敬,況且南竿成功山民眾公墓空間早就接近飽和,冒然行事將使他們的後代家屬帶來更多更大的困擾、抗爭與怨氣,為縣政運轉投下一顆強烈未爆彈。
我們也藉此誠心呼籲有關單位主管們能「將心比心」,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不久之前,新科議員曹爾章在尚未召開縣議會定期大會前,就積極找縣府關切、研商「二代住宅」政策推展,勇於任事、為政見負責的態度,替政壇做出了良好的示範。在此我們也希望在議會中比較關心教育議題,協商經驗豐富的李金梅議員也能主動出面帶頭關切、追蹤「幼托整合」議題的各項進展,同時又是地區小孩家長的曹爾章議員、林惠萍議員,年輕議員曹丞君也能共同關心本項公共政策的推動。
只要議員們能真正為地方居民福祉把關,相信年輕一輩家長會感激你們的。




大王雖換頭目依舊
要像能哥說的一樣
所有一級主管全部換五六年級的來做
馬祖才會有希望
是嗎?大王換了,主管換5,6年級來做真的會有希望嗎?
誰都知道!大王會只想當一任的大王嗎?
而併校,反對聲浪最大的應該就是仁愛村~因為仁愛國小要裁撤掉,仁愛村民不捨,大王當然不敢得罪村民!所以今天誰當大王都一樣,除非他真的只當一任的大王!才有魄力去解決這呼了十多年口號!


吃完晚餐後,我個人在路上遇到其他的家長,有幾位參與填寫主管單位問卷的家長表示,基於「交通方便及離家或工作地點較近」,所以自然傾向選在「介壽國中附近」,但主管單位事先並沒有告知要在介壽國中「後方墳場區」興建幼托整合學習環境,他們認為有一種「被騙的感覺」,心中十分氣憤。
從馬報新聞又發現,仁愛國小最近好像又大興土木、重新整建,但又不是為了將來朝向推展「幼托整合」之用,可見主管單位從頭開始態度令人產生疑慮,並不負責任。
2010-02-26 馬報社論 wrote:
南竿鄉公立幼兒園設在何處?民調解答
仁愛國小要不要併校?要不要改設為公立幼兒園?南竿鄉幼兒園到底要設在何處?這些問題的解答全部都在縣府教育局最近剛完成的一項普查問卷當中,超過五成的人都要求南竿鄉幼兒園要設在介壽,理由是交通方便及離家或工作地點較近,因此這樣的結果,也讓教育主管單位理解民意之所在,即便仁愛設立幼兒園是一個選項,卻不是一項多數人的選擇。
馬祖各島都有小校學生不足的問題,因此多少年來都存著併校的議題討論,在前任縣長拍板定案任內不進行任何併校動作後,各校各自發展特色學校的優點,許多小校甚至出現學生人數增加的現象,以仁愛國小為例,夾在兩間大校中間,但分析其學生來源,仍有三分之二來自其他村莊,而非最近的鐵板村。
一島只有一校沒有併校討論的空間,因此爭議就存在人口最密集的南竿鄉,正因為如此,縣府教育局在去年底,針對南竿鄉家中有0-6歲幼兒的家長,進行一項「連江縣南竿鄉幼托整合問卷調查」,而這項調查是普查,即針對家中有幼兒的每一個家庭進行調查,而這些家長正是現在或是未來南竿鄉幼兒園的參與者。
問卷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您認為南竿鄉公立幼兒園應設在何處?」,一百八十位回答問卷者中超過五成的人選擇介壽,選擇仁愛的為二成,維持現狀的為百分之七點八,另行覓地獨立設置幼兒園為一成八。
贊成南竿鄉公立幼兒園設置在介壽的理由,主要為交通方便、離家或工作地點近、園區較大;另外贊成設在仁愛的理由主要則為環境單純、外來干擾少,以及可以促進該區發展。很清楚的從問卷中看出,為孩子選擇幼兒園家長的主要考量為何,一項成功的政策,一定要依循民意而定,畢竟那是多數人的選擇。
既然現階段沒有併校可能性,更沒有設置獨立幼兒園可能性,仁愛國小目前重新進行教室整建,就不應該受到外界的質疑。教育局長邱金寶便表示,給予學生安全的學習環境,是教育主管單位的責任,不管今天學校是幾個人,只要學校有學生上課,就必須保障學生的安全,仁愛老教室是危樓,的確有改建的必要,而新建24間教室,絕對可以符合需求,未來也可以提供多元化利用。
而介壽附幼腹地不足及教室的問題,目前也是教育單位正在規劃修建的部分,預計明年起,將現有的附幼所在地進行拆除改建,暫時轉移到大禮堂正對面一排教室上課,而介壽也正考慮繼續收購附近土地,未來擴建附幼腹地,讓孩子的活動空間增加。
一項政策的執行必須要有所依據,坊間討論或人云亦云都很簡單,但執政單位卻要有所憑藉,才能大刀闊斧的撥下經費。經過科學化的尋求民意後,幼兒園的設置似乎介壽仍是首選,那接下來的問題就很單純,讓仁愛國小及介壽附幼都擁有安全無虞的上課環境,再來努力擴大介壽附幼專業獨立的腹地,有清楚的目標,讓行政單位做得也容易,而用科學化方式進行政策評估,讓政策與民意更貼近,絕對值得稱許。


聽說地區有小型學校來一位校長就換一次校門、蓋圍牆又拆圍牆等等,缺乏整體規劃與前瞻性,沒考量全縣更多數學生的權益,似乎都不是新聞,教育資源其實早就遭到嚴重浪費。
看到楊縣長為「購買三體快輪」目標努力,表現「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縣府行政主管普遍還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事」心態,這種態度差異大到令人難以想像。
馬祖日報「為官喉舌」的角色我們也瞭解,也許「幼托整合」只是一句動人的政治空洞口號,回到現實面準備執行時,就被踢到「遠程規劃」。
有關單位主管守舊怕變,等待長官指示的心態,我們也有所瞭解,但無論如何,即使要維持「介壽附幼」模式,改建教室,選擇校地絕對不該「草率行事」。
馬報新聞wrote:
連江縣政府施政報告 報告人:縣長陳雪生
2009-04-20
…(八)配合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前置作業:
1、配合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本縣已於96年12月17日成立「幼托整合籌備小組」,定期召集會議研商縣內幼托整合事宜。
2、由國幼班專任巡輔員赴各園所訪查,並定期陳報本縣「公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供需」及「園舍概況」等調查表至教育部,有效掌握幼托園所整體情況,以評估幼托整合方向及配套。
3、97年12月17日邀請地方民意代表、鄉公所及幼托園所教師們,召開幼托整合座談會,針對本縣未來幼托整合規劃方向及問題,取得共識,以利本府後續推動幼托整合。
4、本縣幼托整合籌備小組,業於97年12月25日在本府三樓會議室召開「連江縣幼托整合第3次籌備小組會議」,會議中決議依「連江縣幼托整合專案規劃報告」方向及任務分工表,由各相關單位及園所依期程規劃園舍擴(整)建、增加設備及編列預算等事宜,以因應未來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實施。
主題: 甄選連江縣教育局幼托整合業務專案人員乙名
作者: 連江縣政府教育局
發表時間: 2009-03-20 10:05
壹、 依據:教育部97年12月3日台國(三)字第0970244232Y號函辦理。
貳、公告事項:
一、應徵資格:大學以上畢業。
二、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8年3月30日止辦公時間,於本府教育局學管課(連江縣體育館內右側辦公室),親自或委託方式報名。
三、繳交證件:畢業證書、身分證影本及履歷表,男性須附退伍令影本或免役證明。
四、工作內容:辦理學管課幼托整合、幼教相關及其他臨時交辦事項等工作。
教育局:幼托維持現狀,以強化私托為目標
2010-04-08 馬祖日報
【記者劉秋月�南竿報導】有民眾討論「幼托整合」教育用地不宜於介壽國中小後方山坡地,理由是大墳場區;教育局強調,若立法院通過幼托整合政策,地區仍以維持現狀、強化私托為目標,介壽附幼也將在明年進行現有教室整建,其他遠程規劃有許多選項,都尚未成為既定政策,一切言之過早。…




蚵刺海 wrote:
那塊地喔
不會吧
很久以前的流傳不都是指那裡"阿飄"很多嗎
咳咳!看來看去呀!還是『蚵董』寫滴最有趣喔。
萬一沒搞好滴話,幼稚園滴小朋友可~可真要變成『小鬼頭』,會被『嚇』大滴喔~
我看『蚵董』說滴『那塊地』,可能只有司馬中原、陳為民這種『大師』敢去吧?!
再不然有興趣滴大夥,偶爾進去玩玩『生存遊戲』也粉棒囉!?
唉~哀~管教育滴各位老闆,還是認真一丁點吧!










Lisbon wrote:
問卷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您認為南竿鄉公立幼兒園應設在何處?」,一百八十位回答問卷者中超過五成的人選擇介壽,選擇仁愛的為二成,維持現狀的為百分之七點八,另行覓地獨立設置幼兒園為一成八。
「您認為南竿鄉公立幼兒園應設在何處」?
就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南竿鄉公立幼兒園」設置在介壽行政區是多數家長的選項,但筆者覺得;看似多數的結果並不能代表是正確的選項!因為被問卷的家長結構成員,應多屬介壽居民或在介壽行政區任職的公職人員,其家長為方便接送學子而不得不選擇鄰近的選項,所以筆者認為;看似多數的選項並不能代表是正確的選項。
仁愛國小長期為各年級學子不足而煩惱,「小班制」的教學雖令多數家長讚賞,但卻間接的影響學子人際關係的培養與互動,再者;無形中造成師資的浪費更為詬病。如果將仁愛國小改制成獨立「幼托」學園區,應是最理想的位置,專用校車的接送也能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對學子的安全考量也應是最佳的地點,同時也無須再編例多餘的硬體經費來興建「幼托」學園區。
至於「中正國民中小學」及「介壽國民中小學」,該如何重整為獨立「中學」與「小學」其實都可行,因為生活機能不方便的機會是均等的,只是先後時段的差異罷了,但兩校從整後卻能讓地區優良師資統合教學,現有的教育資源相加相成倍數利用,也能讓各校「長期學子不足」的問題迎刃而解。
一時的便利並不能代表永久的便利,「先苦後樂」與「先樂後苦」取決於兩肇本身。可是;如果只是為了一時的自我便利,而將有限的教育資源浪費於無益的地域爭執,恐怕是「得不償失」,且讓彼此各自退讓一步後,筆者以為;受益的應是要被受重視的「學子們」。再次重申;「幼托整合」是目前地區亟需面臨的首要問題,但卻不能單一處理面對。





感謝大家關心未來本縣各鄉幼托整合政策問題,針對中央幼托整合政策現行進度及本縣規畫方向,說明如下:
(1)為解決現行幼托體系分流所衍生之問題,教育部研擬之「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規範自出生至入國小前幼兒之教育與照顧事項,以建立完整教育與照顧體系。
本法未來規劃居家式照顧服務及托嬰中心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提供0∼2歲之嬰幼兒教保服務。
幼兒園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提供2以上至未滿6歲幼兒之教保服務。
本法施行前之公立托兒所及幼稚園應自本法施行之日1年內改制為幼兒園。俟兒照法草案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並經總統公布後,各公私立幼兒園均可托收2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幼兒。惟兒照法草案規範之各類教育及照顧服務(含幼兒園)非屬強迫性服務,亦非屬國民之義務。爰幼托整合後,各縣(市)是否增班,以提供足夠之公立幼兒園予該縣(市)2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幼兒就讀,抑或以現行總量提供幼兒就讀,端視各該縣(市)政府政策及財政狀況。
(2)目前,教育部研擬之「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業經行政院於本(98)年3月3 日以院臺教字第0980082878號函送立法院審議,因立法院多位委員提出不同版本,由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針對本案召開公聽會,匯集各方意見後,另定期繼續開會討論中。
(3)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及相關幼托整合政策執行進度,可至「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查詢。
(4)本府因應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實施,已於96年11月組成「幼托整合籌備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討本縣各鄉幼托整合前置作業相關事宜。96年度起,針對本縣各幼稚園及托兒所進行園舍概況調查及供需分析,並將調查結果定期陳報教育部,定期掌握本縣各園狀況,作為本縣規畫參考。
(5)依本府98年9月11日本縣幼托整合第4次籌備小組會議決議,以「輔導民間辦理幼兒園為原則,並且研究相關輔導補助措施,民間無法辦理時,再由本府向下招生」為原則之方向規畫本縣各鄉未來幼兒園收托。故於幼托整合第6次籌備小組會議,依據上述原則規畫各鄉「近程」收托方向,本案規劃於兒照法施行後,南、北竿均維持現狀;莒光鄉考量當地無托兒所,由敬恆及東莒附幼收托鄉內二歲至入國小前幼兒;東引鄉因鄉立托兒所為未立案及公共安全檢查不合格等問題未來恐無法改制,屆時將由東引附幼收托鄉內二歲至入國小前幼兒。
本縣幼托整合專案規劃報告中,南竿鄉如民間無法辦理時,『遠程』規劃由介壽附幼全面收托鄉內二歲至入國小前幼兒,考量介壽附幼現有園舍空間不足,需擴建、另覓校地或獨立設園。本案原列入本府98年3月24日召開之「教育審議委員會議」討論,經委員建議,應加入南竿鄉家中有0∼6歲幼兒的家長意見,故於98年12月進行問卷調查並完成統計;「南竿鄉公立幼兒園設立地點」經統計有51.1%的家長認為應設在介壽國中小(附設幼稚園)。
目前兒童教育及照顧法尚未經立法院通過,各項法案及業務均尚未定案,僅以其草案進行各項業務執行,除以上各項「近程」及「遠程」規畫,若各鄉可解決現有收托及托兒所立案問題,本府仍以輔導民間繼營收托為原則,但未來仍依教育部訂頒之「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通過後,依法令規定做適當調整。
以上是我們近來規劃的過程,我們還是會依既定的進度繼續召開專案小組會議。教育局當然盡心盡力為孩子著想,我們希望關心本案的鄉親多多提供具體可行的地點,作為未來遠程規劃的方向,教育局一定會將大家的意見納入每一次的專案會議中討論,我們將以最開放的心胸,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而Lisbon網友一面曲解縣府的做法,一面匿名對他人做人身攻擊,這不是討論公共政策應有的態度,我們深表遺憾,也認為站長所建置的馬資網不會是提供網友匿名做人身攻擊的平台而是討論公共政策的空間。

連江縣政府教育處



對於教育局完整詳盡的回答
個人給予鼓聲鼓勵
但個人不認為Lisbon在做人身攻擊
如果教育局認為Lisbon曲解了縣府的做法
那表示縣府對於政策未做詳盡的說明
才會造成民眾誤解
需知
政府有義務對民眾交待其政策
民眾有權力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


縣政府在多方面行政資源浪費,許多單位主管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鄉親們都應該心知肚明,這也是長期可受公評的事務。
「幼托整合」是有關單位透過馬祖日報大力向家長傳達的施政目標,也是重要的公共政策,更是縣長和議員的共同政見,去年底家長願意投票給他們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關單位張貼以上的行政法規與作業流程,並無法釐清規劃中「爭議校地」帶給家長的負面感受。況且縣政府到底是規劃設立「南竿鄉公立幼兒園設立地點」?還是維持「介壽國中小(附設幼稚園)」?體制定位上有所矛盾?
有關單位在這項政策上表現的態度,實在讓人遺憾與不解。似乎判定只要與有關單位意見不同,就被認定「人身攻擊」,可見這樣並不是其所謂本著「最開放的心胸」來看待?
現在真讓人懷念起有教育遠見,又有膽識嘗試改革的林平銀前局長,他的不得已退休,使很多期待教育突破改革的鄉親家長感到非常遺憾。有關「幼托整合」這項公共政策,我們很想聽到縣長、副縣長的看法與意見,或者縣長、副縣長也認為維持現狀就好,無意突破改革?
身為小孩的家長,我們想法很單純,教育體制變不變對我們不重要,其實只希望小孩將來有一個「身心健康、安全無虞、寬敞舒適」的學習環境,前面留言提到「那一塊山坡地」真的很不恰當(根據填過問卷的家長現在認為,主管單位所發出問卷是不周延的),這是身為家長們最基本的需求,希望能以最周延方式處理,有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