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這次由中時、聯合、自由三大報記者聯手,用大砲打小店,的確有失媒體報導的「比例原則」,至於這樣算不算是「媒體暴力」,有待商榷,個人對楊縣長的認知和說法,並沒有意見。不過,今天的馬祖日報寫說:「楊綏生昨天指出‥‥•,事情演變至此,馬祖已經是受害者,認為這是一次媒體暴力,加上一些人不分青紅皂白、人云亦云在傷口上灑鹽,這種加油添醋的做法相當的不適當。」個人認為,楊縣長作為一個民選的縣長,他沒有立場來教訓所謂「不分青紅皂白、人云亦云在傷口上灑鹽、加油添醋」的民眾(網友),除非他的觀念仍然停留在「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的封建時代,否則就不應該用這種高官的口吻,來「訓斥」市井小老百姓。
台灣進入民主時代超過半個世紀,但根深柢固的「天地君親師」封建價值仍然陰魂不散,阻礙了台灣的民主進步。早在四十年前,柏楊就以「三作牌」(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來嘲諷台灣的官場文化,尤其是當年作威作福、無所不管的警察。
在民主國家,政府官員是民眾的公僕,只有民眾批判官員的份,沒有官員教訓民眾的立場。這是民主的ABC,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期待一向心直口快的楊縣長,務必謹言慎行,不要再出現「官員教訓民眾」的反民主言論,讓外人看馬祖的笑話。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我並不認為楊縣長說的有錯,
難道官員也要跟著一群人一樣唯唯諾諾嗎?
曾幾何時,在網上發言的人就代表了多數。
做人如果沒有一點風骨,
做官如果沒有一點擔當,
做事如果隨波逐流,
那豈不如行屍走肉。
就向病人說:我這個吃偏方就會好,
醫師是要教訓病人,還是說:對對對,是是是?




個性直腸子的鄉民
V.S
碰到靈巧的媒體操作
不能硬碰硬
認知不同
所以會產生誤會
外面很多人說馬祖人個性較直一點
熟了直來直往
較有義氣
這種個性很容易交朋友
假如生意買賣上
修飾點更圓滑些
生意除了奸的元素外 帶巧
會更好
如何溝通和公關危機處理
也是大家要學習的
另外
做生意也不能一昧講求短期的經營模式
生意要做的久
說真的
社會觀感及商業形象還是要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