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年裡春,寒得你叩叩摏 --閱讀人次 : 2362 最近天氣冷,大家見面寒暄語是﹕「好冷呀!多穿點衣服喔!」但最冷的似乎是今天,朋友傳來雲台山下雪的畫面。
今天是立春,而且是春節之前的立春,這讓我想起一句老人家說的「年裡春,大寒接春,寒到你叩叩摏。」意思是說立春和大寒在同一年裡,例如今年(雞年)因為閏年,所以立春也在雞年裡,立春之前一個節氣是大寒(馬祖話唸ㄏㄢˋ,汗),立春在年前稱為「年裡春」,這樣的情況天氣特別冷,寒(馬祖話唸ㄍㄢˋ,幹)得你發抖牙齒打顫發出叩叩的聲音如同在摏臼一樣。多傳神的一句氣候諺語呀!古代沒有氣象預報的科技能力,但是古人總結長久觀察的經驗法則,這氣候預測也是神準。
還有一句形容「年裡春」的冷︰「大寒接春,寒到豬母(勿會)食ㄆㄨㄥ」意思是說母豬都冷到無法吃飯了(想起我小時候,這時節真的都要把豬料煮到熱騰騰給母豬吃)。可見這「年裡春」的寒流威力,也就是「寒害」的威力很強。
古人在立春之日,可不是在賞雪,他們要做很多事的,例如《禮記·月令》說周天子在立春之前三天齋戒,立春之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迎春。《事物紀原》中說:「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君王都要在這一天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宋朝開始有鞭春習俗,北宋開封府在立春前一天,「進春牛入禁中鞭春」。
明代北京地方官員立春前一天,要在東直門外春場舉行盛大的迎春、鞭春儀式。官員著紅衣簪花迎春,將春牛由春場迎入府內。
清代立春日,有「進春」儀式,各省會府州縣衛「遵制鞭春」。
民國之前,各地仍有「打春牛」的習俗。人們用泥土做成春牛,塗上五彩,還要做一個芒神。在立春這天,由縣令在衙門內主持鞭春儀式,儀式中縣令用彩鞭鞭碎春牛,民眾搶一塊土塊放到自家裡,這年就會有好收成。福州在民國前也都在閩王祠乞土捏製春牛,立春之日縣官帶領鞭春。
清代黃鉞所畫《畫龢豐協象》畫冊中的〈土牛鞭春〉
版畫年畫家陳永欽的《春牛圖》
立春為四季之首,是春天降臨的宣告,「立春陽氣生,草木發新根」,是農事耕種啟動的重要時令。
而我,讀到《燕京歲時記.打春》時特別高興:「是日(立春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羅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睏也。」羅卜就是蘿蔔啦,今天,我溫了半碗自己釀的老酒,吃了用酒糟炒的蘿蔔片,也算「咬春」了,至於春耕,等年裡春寒流過去再說吧!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