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朱自勸殁後,猶心繫女兒】 --閱讀人次 : 140 撰者/陳友民
吴县朱自勸死在唐代宗寶應年間(762-763年)。五年後,也就是代宗大曆三年(768年),他的女兒出家當尼姑。女尼叫婢女到市上買胡餅,充當斋饌的供物。婢女往市街時,在河西途中看见自勸与数骑、宾从二十人,看起來像做官樣子。自勸看见婢女歔欷嘆息,问婢女:「妳家和尚好嗎,妳現在準備去哪裡?。」婢女回話說:「和尚叫我去市上買胡饼作斋。」自勸說:「我這裡正好有胡餅,可以送給妳們。」自勸就命从者,拿三十個胡餅給婢女,並請婢女代為问候。婢女回到寺裡向女尼報告,女尼悲涕不食,胡餅就分給大家吃。后十余日,婢女去市街買東西,路途中又看见朱自勸,慰问情形像初遇時一樣。自勸對婢女說:「妳家和尚不透徹明白事理,死生乃是常理,怎麼悲傷落淚到這種地步呢?以前給的胡餅不吃,現在再送三十個,一定要叫她吃。」婢女回寺,向女尼報告在市上所遇事,女尼還是傷痛不吃胡餅。
之后十日,婢女在市街,又看见朱自勸。问候完畢,自勸對婢女說:「現在正值冬天嚴寒,聽說妳家和尚沒有棉衣。現在帶二匹絹回去,給和尚製作禦寒棉衣。」婢女承命帶回絹布,把絹呈給女尼。女尼用一匹娟做褲子,留下一匹。后十余日,婢女又遇自勸,自勸說:「有客数十人,可以拿二匹绢回去。讓和尚在屋裡作馔準備午食。明天中午,我們會到。」婢女回來後,女尼賣了绢布,換購各種珍饈膳食。第二天等待他們,到了正午,婢女忽然不省人事很久,口中說著靈語說客人已經來到。之後婢女起來供食,才剛吃完,她又說:「和尚好住,我跟諸位客人酒熱飯飽,現在準備要走了。」婢女送自勸出了门,過了很久才醒悟過來,此後就不曾再见到他。(出《广异记》)(根據宋‧李昉編《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八》「朱自勸」條)
114.11.03(M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