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觀測所】東引酒廠與馬祖酒廠分手吧! --閱讀人次 : 6984 日前縣府召開東引鄉行政業務運作訪談會議,林德建鄉長提出6項議案,其中一項是「東引酒廠未來及展望」,隱約中,透露了東引酒廠業績不振,可能關門歇業的疑慮。
東引鄉志記載,東引酒廠成立於民國50年,78年榮獲臺灣省煙酒公賣局全國高粱酒評鑑最優。81年11月7日,金馬地區解除戰地政務,東引指揮部將酒廠移交連江縣政府,隸屬馬祖酒廠。89年,東引酒廠年產各式酒類15至20萬瓶,總銷售金額高達新臺幣1億元。92年總統陳水扁指定東引陳高為「國宴酒」,聲名大噪。
此外,民國88年6月,連江縣議會一行赴福州考察,在澳門轉機時,特地購買半打XO酒當伴手禮。時任福建省主席的習近平,表示東引陳高是他的最愛,陳振清議長電請陳泰英火速從馬祖送兩箱東引陳高到黃岐。107年馬習會,總統馬英九特地帶一箱東引陳高,送給習近平。
曾幾何時,品牌響亮、業績火紅的東引酒廠,近年來陳高銷售不增反減,業績大幅滑落,到了「人力過剩,包裝間遇缺不補」,等於變相裁員的田地?
據悉,戰地政務終止以來,東引陳高銷售量歷年都在20至25萬瓶左右,民國90年一度突破30萬瓶。但在楊綏生縣長任期的最後一年,開始降到20萬瓶以下,而在劉增應縣長任內,每下愈况,去年和前年的銷售量都只有13萬多瓶。這一切,都跟公司打壓東引廠有關。
以下是福澳候船大樓走廊照片,6個馬祖酒廠廣告看版,竟獨缺東引:

不僅如此,4年前一位匿名網友在本站馬祖開講貼文,標題是:今天春節配售酒"東引"不見了?馬祖酒廠開始執行"去東引化"嗎?
由此可見,戰地政務終止後,東引酒廠併入馬祖酒廠是致命的錯誤。由於政策錯誤,導致東引酒廠在公司內部的資源分配,遭到邊緣化,原本火紅的品牌,因行銷不力,也日漸黯淡,如果不思補救,最後必定步上關門歇業的命運。
東引酒廠不但是東引最大的生產事業,造就了數十個家庭的生計,而在情感上,更是身為東引人的光榮和驕傲。由於業績大幅下滑,無力回天,最近以來,東引民眾議論紛紛,廠內員工更是人心惶惶。東引酒廠走到今日的田地,搶救之道只有跟馬祖酒廠分家一途,否則東引廠永遠都是「媳婦囝」,註定爹不疼、娘不愛,等著被遺棄。
我們認為,縣府高層應即成立專案小組,研擬東引酒廠和馬祖酒廠分家方案,將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其結果都是縣府獲利。更重要的是,酒廠獨立經營,可為東引欣欣向榮的旅遊業,相互結合成為產業觀光的一環,為東引帶來利多。東引酒廠在劉增應縣長任內快速走向沒落,劉縣長責無旁貸,該是斷然決定,讓東引酒廠與馬祖酒廠分手的時候了!
—------------
延伸閱讀:
1. 習近平一句話,18年前急送兩箱東引陳高到黃岐--馬祖資訊網 2017-11-09
2. 習馬會晚餐特色白酒 東引酒廠東湧陳高--台灣中評網2022-04-10

【觀測所】是本站社論名稱,由站長和數位特約撰稿者輪流不具名撰寫,每週一發表。





眾所皆知,這8年立委、議長、縣府高層一家親、團結一條心,核心部屬與周邊親友也是財稅局、馬祖酒廠和東引分廠主要負責人,照理說解決東引廠產銷與人事問題並不困難。
東引分廠如非要脫離馬祖酒廠,獨立設廠不可,亦須經過議會同意。以現任府會最高層8年來的水乳交融、長相左右,應可詳加研商,在今年2次開議期間自然應由東引選出的“這一位”議員就提案獨立設廠。






從年銷20萬瓶的東湧陳高下降到8萬瓶的銷售策略不能忽視
縣府7日召開的東引鄉行政業務運作訪談會議中提到:東引酒廠未來及展望,業務單位馬祖酒廠:東引廠年銷量從20萬瓶降至8萬瓶,包裝人力過剩,經董事會核定,東引廠包裝間人力暫時遇缺不補,視往後銷量再行調整
人力。
從以上問題處理和解決方法看出馬酒公司對銷售策略及忽視問題的不用心,東湧陳高年銷售由20萬瓶降至8萬瓶60%的下降率,是何等嚴重性,居然馬酒公司在董事會中不作檢討原因;卻只檢討人力過剩問題視為理所當然,這種頭痛醫腳的作法在企業經營中也是罕見的現象,不知具有監督縣政責任的議員諸公作何感想?
東引廠也有60多年的歷史,也是東引鄕的歷史文化資產,更是馬祖酒廠不斷高喊永續經營的目標,如今銷售量銳減,不得不引起林德建鄉長和東引酒廠基層員工的擔憂,馬酒公司絕不能漠視其嚴重性,任其萎靡。東引酒廠有悠久歷史文化意義,從行銷角度看應有說不完的故事,東湧陳高是國宴用酒,也曾獲得大陸習主席的垂愛,如今面臨此窘境,是否應該有人承擔一些責任,如果馬酒公司無能力經營,考慮釋放給東引鄉公所經營確實也是不錯的選項。
馬祖酒廠南竿二廠正積極興建中,稱可年產量百萬公升,如今頗負知名的東湧陳高都賣成這樣了,未來百萬公升酒的市場是否令人擔憂?馬酒公司簽約委外銷售經銷商,三年15億元銷售金額是否執行順遂?從馬酒公司產品的結構性中看出,東湧陳高應是主力產品,如今銷售驟減了6成,將是一筆可觀的營業收入,是否衝擊合約的執行也無人聞問?馬酒公司的銷售策略是值得關注了。







觀廁所
站長所述我都贊成
畢竟話語杈在家國兄手裡!
眼界及手界如同千里眼及順風耳
東引及南竿我的話語杈是物盡其用
不同意分家
市場不是家國兄說的算的
要分家应該是
金門酒廠跟通敵的廈門金酒公司分手吧?
不思佔半壁市場銷售量
反其道而行
搞些十萬元或50及100繳予馬祖酒廠以各地方都有個体经銷商模式
每一年各個個体在100萬內出貨東湧陳高
給予獎金比例
不思推廣買大瓶及送小瓶東湧陳高活動搞促銷文案
市佔率普及有优先碼頭實体店面設立
像金門机場都有的斥資門市提貨
高梁冰棒及燕麥生啤酒
行銷多樣化
黑松及味丹超商各大餐廳有專人鋪貨
分家吧?
真的是最好營運模式?
分手吧?廈門公司及金門酒廠公司為何都有議員列席報業蹟
現在只剩下家國兄一張嘴?
請專業人士邀稿吧!
台積电找張忠謀論述
統一超商找家國兄論述?
真的是專家專業研調市場未來趨勢嗎
家國兄及曹原彰兄下海賣東湧陳高每年可以经銷几瓶呢?

林介立





現在給多數縣民的印象,馬祖政治高層整個頭都鑽入藝術島活動,聽說中央在這活動耗資數千萬,但其實並沒有“國際化”,卻把最切身地方產經實務先放到一邊。
若誠如樓上聆聽網友所言,馬祖酒廠在南竿辦公的董事長陳與總經理劉都責無旁貸,側面得知他們每月都支領10萬以上月薪,8年來到底為“全縣旗艦酒品兼國宴酒”東湧陳高的產銷做了多少努力?請全體議員好好關切。
另外,坊間相傳馬祖酒廠董事有一定比例的酬庸名額,也請公布。這8年他們應也支領若干的酬勞與津貼,其中多少人具備商品產銷專業?而不只是開會現場應聲表決的人頭,也理當讓社會檢視。






看來版主可能方向搞錯了
這幾年馬酒營收屢創高峰,才有每年都有縣民贈酒福利,而且聽聞員工福利不減反增,但各廠員工工作量勞動力忙閒不均而已
其實正常懂得商業經營者或一個內行精明的老闆應該知道工廠要設立在離市場最靠近的地方藉以節省「時間和成本」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所以難道是公家就可以不替全體縣民們考量「經營上成本」?或許高度不夠所看的角度不同…
筆者認為不宜太多不懂市場經營的政治選票因素考量而干擾影響市場經營,這樣才不是全體縣民之福利…
看起來馬祖酒廠管理階層並不好擔任^^….






數字會說話無需口水跟泛政治化,業績下滑是事實就應當找出其中的問題並檢討改進,這問題也是讓有意參選下屆縣長的人有最好的機會來提出您們的競選政策跟解決方案,讓選民可以選出一位真正有能力跟魄力的領導人來解決問題






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現今主政者任內所造成酒廠業績下滑問題,就該在任期的最後幾個月把問題處理好、不可閃避,這一屆議員也該努力監督,才有可能留給下一屆民選政府有個健康的酒廠發展體質。






本站 wrote:
而在劉增應縣長任內,每下愈况,去年和前年的銷售量都只有13萬多瓶。這一切,都跟公司打壓東引廠有關。
上週,朋友才問我,已表態要為曹爾元助選的馬網,打陳當然還是基本配備外,接下來會怎麼幫曹爾元助選?
我直接就講
~「一個鄉一個鄉~不滿劉王情結」:
從藉藝術島猛扯只顧東莒而輕西莒。精算選舉人數比較多的西莒人口肚爛劉王。從南北大橋來扯南竿人不爽北竿,東引、莒光人對橋無感,扯陳雪生任內什麼事都不做,只想做大橋夢。
以此類推,爾後網路上會有或社論,或訪客或什麼筆名接棒出現一個鄉一個鄉,甚至一個村一個村的肚爛劉王議題出現。現在「輪到」這篇以東引酒廠該和馬祖酒廠分家的議題,就是接下來的「兵法」了。當然,我可預見馬上有一堆「筆名」立刻會砲轟我說是」政治化」「難道劉王不能被檢驗嗎?!」….
可以,當然可以被檢驗,我也不會阻止用什麼方法打選戰,但~破梗,或「反分析」總可以吧?誰叫內容這麼明顯,留下一句:
「這一切,都跟公司打壓東引廠有關。」
大家都知道劉增應與東引議長張永江,鄉長林德建友好,這些年東引的建設縣府的支持有目共睹,有必要規劃打壓東引酒廠得罪東引人嗎?
拿前年和去年業績下滑來類比,真的是只會斷章取義,而忘了拿全球的酒促狀況來比較,忘了在這兩年疫情下,席宴減少,金門酒廠同樣一般酒類業績受挫,而是靠酒精大賣在彌補。
馬祖有錢人民安全林先生的回應最務實,難道金酒的廈門公司也要和總公司分家來自相殘殺嗎?分家,無法集中廣告,勢必行銷經費更因分家而大增,卻面臨自己人打自己人局面,屆時不是兄弟各自努力,而是自相殘殺。
如果是擔心東引酒廠關門影響就業人口,或扯什麼「打壓東引酒廠」來搞對立,不如去思考東引酒廠也可以承製馬祖酒廠單子的可行性,如果馬祖陳高賣的比較好,就分給東引廠承製,這樣人力不是可以留住?以「總量共享」的高度來共享,再幫東引酒廠找不同出路,例如精緻客製化單子,例如是否可以承攬輔助縣民創業申請SBIR的創新客製化單、開發阿兵哥個人戎裝酒(東引駐軍還是全馬最多)、轉型屬於東引的觀光酒廠…一如金門酒廠現在也力推客製化。
馬網社論應該往鞭策縣府要怎麼在後疫情,中央政策朝與病毒共存方向,宴席將逐漸復甦時刻,怎麼備戰?是否已做好和其他也蕭條已久蓄勢待發的酒廠搶市場,開發新客源?
馬祖含東引,真的很小,廣告等經費預算完全比不上金門酒廠和台酒,再不團結….為了選舉,如果打地域對立,只會吵「他有,為什麼我沒有」,卻忘了自己有的優勢,或什麼「分家」,那是否乾脆每個鄉都搞莒光酒廠、北竿酒廠、南竿酒廠讓鄉鄉有酒廠,誰都不准用馬祖酒廠名義就好了?但這樣就是好事嗎?還是輸的是沒有團結力、槍口一致對外的馬祖,那麼誰當縣長,有用嗎?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





這個題目其實很大,應該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公營事業管理辦法》或《菸酒製造與販售管理辦法》或《公營事業公司化、民營化》等,再來作評論。
《東引酒廠》變成南竿「馬酒公司」的《東引分廠》,是有點格格不入(因為以前是各自分立的兩家酒廠)。
其實,「東引酒廠」只要靠《東引高粱》和《東引陳高》兩支酒,就可以存活(假設在南竿廠與東引廠各自分立的狀態之下)。
假如東引酒廠,可以不成為南竿廠的附庸,當然空間會比較大(至少發展其他酒品,不必受制於總公司;東引酒廠也不應只靠《東引高粱》和《東引陳高》,這兩支酒存活)。






左手帶風向一起搬酒贈酒、右手靠ㄠ營利不達標,老灰壓疫情在家太閒...
建請縣府與酒廠有關縣民配售配贈酒改變作業模式


小猴特徵:一人分飾多腳,開版洗版洗讚,選舉階段尤為得到本站『長官』關愛眼神,模糊地帶助其抹黑、抹黃、造謠,毫不稍加制止!兩方勢力精誠團結,早中晚加夜場,塗饃屎尿洗黑候選人,純手工加大肚爛票輸出塔綠班,『圍魏救趙』戰術缺德爛透。小猴先天精妙修煉『八十七變』幻化人形,語氣不男不女一本正經,開班授課倒『廉恥』、私心大於良心 、糞池變化萬千,大猴藏池底、小猴池中遊、吃飽『禍亂人間』噴賽尿帶風向、無道德底線,撈大幹小 有獸性沒人性丶專業組織噬養彌猴『帶風向』,迫害大阪外交官身亡...演技缺德冷血無情,彌猴顯金身、 手持布奶鏟、腳踏布奶桶、賽尿噴滿地...禍害人間





真不公平啊….
我們早期北竿鄉有北竿橋仔分廠、莒光分廠應該也可恢復設立吧
再這麼樣我們北竿鄉、莒光鄉至少人口數也比東引鄉多吧…
議員席次也有比較多吧
是不是也分一點額度讓我們北竿、莒光成立分廠增加福利唷…






traveler wrote:
《東引酒廠》變成南竿「馬酒公司」的《東引分廠》,是有點格格不入(因為以前是各自分立的兩家酒廠)。
其實,「東引酒廠」只要靠《東引高粱》和《東引陳高》兩支酒,就可以存活(假設在南竿廠與東引廠各自分立的狀態之下)。
假如東引酒廠,可以不成為南竿廠的附庸,當然空間會比較大(至少發展其他酒品,不必受制於總公司;東引酒廠也不應只靠《東引高粱》和《東引陳高》,這兩支酒存活)。
戰地政務終止至今將近30年,但人們是健忘的。東引酒廠在戰地政務終止後併入馬祖酒廠,起初一大段時間是馬祖酒廠收入的一大助力。原因是馬祖酒廠在戰地政務時期長期依賴台灣菸酒公賣局,民國72年與臺灣菸酒公賣局協議,將馬祖酒類納入公賣系統,簽訂供銷高粱酒40萬公斤。83年台灣菸酒公賣局停止供銷,馬祖酒廠找了多家代理商,但通路難以打開,經營陷入困境。最後在劉立群縣長任內找到統一集團世華企業公司來合作,於是「馬祖八八坑道」成為世華的商標,爾後造成馬酒行銷的很大困擾。
馬祖酒廠營運艱困的一大原因是老酒產銷,民國77年老酒年產近80萬公升,老酒產量囤積愈來俞多,最後不得不在85年停產。幸運的是台北市長馬英九願意當馬祖老酒代言人,開放觀光後老酒麵線的需求,才漸漸消化庫存,但更多是沙漏,平白流失了很多財產。
馬祖酒廠失去了台灣菸酒公賣局的援助,加上世華公司客製化製酒的利潤微薄,最慘的一年是民國90年只盈餘1500餘萬元,91年開徵菸酒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降為虧損,這時候東引酒廠的盈餘已經併入,否則91年之前都是虧損。
以上的時間、事件、金額,都在縣志經濟財稅志中可以查的到,都是公開的資訊:
http://board.matsu.idv.tw/board_view.php?board=139&pid=70080&link=70080&start=56
現在馬祖酒廠終於揚眉吐氣,一部分的原因是馬祖每年增加的觀光客,公司大力挹助行銷資源,以及藍寶10年和15年陳高的行銷成功。但東引酒廠的沒落,也在這期間發生,原因社論都說了,但具體的解決方案,有待縣府提出。東引民眾都在看,或許會反映在年底選舉的選票上面!






國中地理不是這樣教的!!工廠設立不一定以離市場最近為唯一的標準,真這樣,大陸也不會是世界工廠,
工業區位是指工廠設立的位置,用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因素。
原料區位
原料區位。原料具時效性、體積及重量過大或容易腐壞,工廠設置於原料產地附近以降低耗損。例如:糖廠、魚罐頭廠、水泥廠、水產品加工廠等。
動力區位
動力區位。生產過程中需消耗大量電力、煤炭、石化原料等工廠,設立於動力供應價格較低廉之處。例如:煉鋁廠和發電廠等。
勞工區位
勞工區位。生產需要大量技術型勞工的工廠,設立於勞工價格較低廉之處或技術性勞工密集的地點,如中國、東南亞。例如:紡織業、高科技工業等。
市場區位
市場區位。產品具有時效性,不可長時間存放或易壞,工廠設立於鄰近市場,或能快速運送至銷售地之處。例如:麵包坊、玻璃工廠、報紙等。
交通區位
交通區位。原料的輸入及產品的輸出體積過大,運費過高,不利快速輸送至遙遠的銷售地,工廠設立於鄰近港口、貨運火車站附近。通常以海運為主,如高雄港。例如:煉鋼廠、石化工業等。
政策區位
政策區位。政府利用關稅或產業的協助,吸引資方於劃定區域內設廠。例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等。
無極 wrote:
其實正常懂得商業經營者或一個內行精明的老闆應該知道工廠要設立在離市場最靠近的地方藉以節省「時間和成本」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所以難道是公家就可以不替全體縣民們考量「經營上成本」?或許高度不夠所看的角度不同…
筆者認為不宜太多不懂市場經營的政治選票因素考量而干擾影響市場經營,這樣才不是全體縣民之福利…
看起來馬祖酒廠管理階層並不好擔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