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7℃ AQI:120  風向:北 風力:2級 南竿雲高:1800呎 能見度:6000公尺 北竿雲高:2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維倫(金伙)

林維倫(金伙)友善列印



張貼者
金伙 
高階會員 


來自 : 馬祖南竿
註冊 : 2020-03-29
發表文章 : 167
掌聲鼓勵 : 275

發表時間 : 2023-05-06 23:12:58
FORM: Logged


金伙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金伙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七絕一首頌台灣師大國66丁領頭羊沈壽美大姐既「壽」且「美」 --閱讀人次 : 1346

七絕一首頌台灣師大國66丁領頭羊沈壽美大姐人如其名——既「壽」且「美」 林維倫


心靈淡泊意純純
大姐當時正盛春
鶼鰈情深雙耋壽
孫賢子孝讚嘉珍
















我說大姐「美」可不是奉承話(大姐根本討厭奉承,老實說,我還會捱罵;而且,耄耋之年,歷經滄桑,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已沒奉承必要),而是具有多重意義:

人美,當然不在話下,其實還有:

心美:一心一意,持家兼教學,退休後,還到崑山的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及滇緬邊區發揮長才,繼續杏壇志業!

家庭美: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子孝孫賢——兒子的兒孑,去年已經上大學了。

教學美:北一女的學生,個個都是學霸,北一女資優班之拔尖,更是令人咋舌!大姐擔任資優班導師逾二十年,沒有兩把刷子,行嗎?她帶的的班級畢業後出版刊物「小草的三年」,可以一窺名校師生是如何相處的!

謙沖美:2021年12月,我在馬資網發表:
劉正浩老師教澤流芳(六~二)彩屏壽美天發正念正行
就想寫出「小草的三年」相關事項,但被制止:「北一女的老師個個都非等閒之輩,我算什麼?不准寫,頂多只能寫我對植物培植有興趣!」
當時我謹遵指示,只寫下:

采桑子——謝沈大姐不吝分享花香
閒情逸致觀花去,盡是花香;喀嚓聲彰,錦簇花團入鏡藏!
人間美景幾曾逝?心境陽光,才見堂皇,大姐冰心共舉觴!


沈壽美,北一女資優班導師,也曾和彩屏在上海的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同事,後來更遠赴滇緬邊區傳播中華文化的種子;她是班上大姐,自然是領頭羊——凡事折衷於大姐,往往一錘定音,眾人咸服!

西江月——大姐怡情養性的啟示
同硯善心長在,都知凡事多修;隨緣敢問有何尤?只要處心存厚。
戶外暇時走走,閒看煙雨平疇;念思正向自無憂,有愛必蒙天祐!

仁者壽 ——台師大國66丁全班同學壽大姐
手機嘟響似奔馬,原是紛紛壽大姐;圖貼影音齊祝釐,寸衷表達盡揮灑!
耶穌太極並沙門,善行向來都順把;勞怨不辭淑世行,洋洋喜氣銀河下!
110.7.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IXV4zb-iw
鳳飛飛好歌 《十八姑娘一朵花》 獻給壽星


北一女當然重視學業,但她更在意學生怡情養性的能力,畢竟光學業成績好是不足以經營人生的!下列照片,可以管窺:












今天我無意中發現舊照,心想「小草的三年」由正中書局出版於民國88年,當年的作者多年前就都已是各領域骨幹
,在是非混淆、公理沉淪的時刻,最需要像書中師生的正念正行,激濁揚清,撥亂反正,注入清流,因此,這
已是大是大非、揚善於公堂的大人格,不應該被區區謙虛小人格綁手綁腳!




論語憲問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論語憲問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大人格與小人格 李敖

道德困擾了中國人
中國人腦袋裡有許多特色,其中之一就是「道德迷」。「道德迷」,用學術字眼說,叫做「泛道德主義」〈pan-moralism〉,泛道德,就是什麼都要道德一下,該道德的固然道德,不道德的也照道德不誤,道德定了。流風所至,中國人把一切都先來個二分法,什麼都先劈頭來個大分類,像小孩子問「好人」「壞人」一樣,先用「道德的」〈moral〉或「不道德的」〈immoral〉來檢查一切。

這個錯誤的特色,使中國人不太承認在「道德的」或「不道德的」的以外,還有一種「跟道德不相干的」〈non-moral〉第三勢力存在。中國人不喜歡第三勢力,所以把第三勢力也道而德之:例如「玉」有什麼道德不道德?可是中國人說「玉石之美有五德」;「雞」有什麼道德不道德?可是中國人說「雞有五德」;「天地」有什麼道德不道德?可是中國人說「天地不仁」或「天地大德」。這種道德大氾濫結果,便開始困擾中國人,這種困擾,早在孔夫子時代就開始了。

仁困擾了孔夫子
從「論語」裡,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種困擾的文字。以管仲的人格問題為例: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與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髡左衽矣!豈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白話翻譯是:子貢問:「管仲的人格有問題罷?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是公子糾的人,他不能為公子糾殉難,反倒替齊桓公當家,管仲的人格有問題罷?」孔夫子答他說:「管仲幫齊桓公,尊王攘夷,一統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還得到他的好處,沒管仲,連我今天都要因亡國而做胡人打扮了!管仲是大處著眼的人,他哪裡會像一般匹夫匹婦一樣,沒沒無聞去殉難,沒沒無聞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婦的人格標準呢!」〉

子貢的困擾,同樣發生在子路身上: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車兵,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白話翻譯是:子路問:「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殉難,為公子糾死了,管仲卻偷生,人格有問題罷?」孔夫子答他說:「齊桓公九次召集群雄,不用武力,全是管仲的功勞。管仲是大處著眼的人,這就是他的人格啊!這就是他的人格啊!」〉。

孔夫子給兩個學生的答案,乍看起來,有點答非所問,有點轉移論點,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孔夫子的思想訓練,受了時代的限制,是不精確的。孔夫子死後,後代的人,幾乎全在孔夫子思想大磁場下做「指南針」,一直不敢「代聖人立言」,以致孔夫子的思想,非但不能被「繼絕學」,反倒其學愈繼愈絕。千百年來,他的思想一直被匹夫匹婦思想家解釋著,自然百孔千瘡、一丘之貉。

在答覆兩個學生的「道德審判」裡,孔夫子的毛病是:他雖然發明出「仁」字來做「統攝諸德完成人格」的總辭彙,雖用「仁」字解釋這解釋那,卻始終無法給這個字下出定義。所以,這個字就像變形蟲一樣的東變西變。當子貢子路以管仲「非仁者與?」「未仁乎?」逼問他的時候,他立刻把這個字再變形一次。孔夫子的學生對他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感覺,真相其實在此。

大人格與小人格
孔夫子若生在現代,以他的聰明,一定不再用不精確的泛仁字眼來答覆管仲的人格問題了。他只要點出「人格的兩層面」,就會使學生解惑了。什麼是「人格的兩層面」?第一層面是「管仲的層面」;第二層面是「匹夫匹婦的層面」。「管仲的層面」是大人物的層面、是特立獨行的層面、是大無畏的層面、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層面;「匹夫匹婦的層面」是小市民的層面、是隨波逐流的層面、是依附權勢的層面、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的層面。

大人格:管仲的層面
「管仲的層面」所表現的人格,叫「大人格」;「匹夫匹婦」所表現的,叫「小人格」。「大人格」的表現因為是特立獨行的、是大無畏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然跟「小人格」的表現衝突,尤其是「大人格」尚未功成名就前,這種衝突,更為顯著。管仲在尚未功成名就前,與朋友做生意,要多分錢,在「小人格」標準,這是吃人;管仲為朋友辦事,給辦砸,在「小人格」標準,這是害人;管仲同朋友出征,作戰時退後,凱旋時在前,在「小人格」標準,這是膽怯;管仲在公子糾被殺,朋友殉難,反倒投奔敵人,在「小人格」標準,這是無恥。

即使在管仲功成名就以後,在「小人格」標準下,他的作風,也可議頗多,孔夫子以「小人格」標準看管仲,就罵出「管仲之器小哉!」的話、就罵出「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的話。管仲的一切不合「小人格」標準的行徑,雖為大家所不諒,但他的朋友鮑叔牙卻一直信任他、一直讓他。最妙的,在管仲臨死前,齊桓公來問他誰做他的接班人,他竟不推薦曾推薦他的鮑叔牙,理由是鮑叔牙不能搞政治。這在「小人格」的標準下,十足是忘恩負義了,但在「忠於為國,不私其友」的「大人格」標準下,管仲卻能天下為公。管仲所以為管仲、所以偉大,就在於這裡!

以孔夫子的深明大義,都難免用過「小人格」標準看管仲,可見「小人格」標準在社會上多麼流行。「小人格」標準是「匹夫匹婦的層面」,是隨波逐流的、依附權勢的、「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的,這種標準的氾濫下,胸懷「大人格」標準的英雄豪傑,都會長期遭到輿論、謠言、群眾、世俗的打擊。所以,「父子責善」的賢人匡章,全國說他不孝;「弟死不葬」的志士張良,社會說他不仁;周公旦被誣不利孺子;直不疑〈人名〉被誣與嫂通姦;馬援被誣貪污;袁崇煥被誣反叛;張自忠被罵漢奸,蒙羞六七載;岳飛不得昭雪,沉冤二十年。多少大丈夫,在「小人格」標準下,都變成了「人格有問題」的下三爛,這種不公道局面的形成,毛病出在哪兒呢?


小人格:匹夫匹婦的層面
毛病出在「匹夫匹婦的層面」。「匹夫匹婦的層面」所見者小,這種層面的「道德判斷」,只是小市民的橫斷面,小市民只會從個人的利益、家族的利益、朋友的利益、宗教的利益、職業的利益、幫派的利益和黨的利益檢定人格,他們要求的人格標準也只是他們小圈圈的人格標準,在小圈圈內,他們不失為好丈夫、好朋友、好龍頭、好領袖,但在小圈圈外,他們都是魔鬼。黑龍會頭子、黑手黨教父在小圈圈內是最夠朋友的,但在小圈圈外是無惡不作的;公孫弘小圈圈外內是第一流的孝子、第一流節儉的人,但在小圈圈外,他是第一流的奸臣。用「小人格」標準看,甘地最不夠朋友,因為他主張人要為真理犧牲朋友,甘地的人格有問題!用「小人格」標準看,文天祥忠而忘孝、生活奢侈,文天祥的人格也有問題!

因為社會上匹夫匹婦多,檢定人格的標準,自也就匹夫匹婦化,匹夫匹婦只有「同類意識」〈consciousness of kind〉,缺少真理與正義;只有以偏蓋全,缺少大處著眼。所以,常常有很好很好的人,反被視為壞蛋、被視為「人格有問題」。很壞很壞的人,發現匹夫匹婦的「小人格」標準原來這樣,發現匹夫匹婦只注意「小人格」而不知「大人格」,於是他們便從「小人格」毀掉異己、鬥臭政敵、破壞「非我族類」的「大人格」形象。他們的方法是迂迴的:報紙的圍剿、口語的相傳、朋友的誣控、妻子的偽證、罪名的離奇、審判的醜化等等,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結果是,「道德迷」的中國人,很容易便在「道德判斷」上中計,硬說誰誰誰「人格有問題」。然後喊打喊殺,口水直濺。

管仲的小人格也沒問題
具有「大人格」抱負的英雄豪傑,難道他們的「小人格」方面真有問題嗎?事實絕非如此。再以管仲為例,在「小人格」標準下看管仲,這個人太菜了,但是幕後真相是: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窮困,鮑叔不以我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我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段動人的話,告訴了我們,具有「大人格」胸懷的,他的「小人格」方面,其實沒有問題,只是不為匹夫匹婦所知罷了!

一個人走上特立獨行的、大無畏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長路,他的人格,早就在「匹夫匹婦的層面」之上,不是人間大智大仁大勇的,不會這樣走;不是道德至高人品至善的,不會這樣走;不是「大人格」涵蓋了「小人格」的,不會這樣走。中國人千百年來講道德,卻講錯了道德,只講到獨善其身的「鄉愿」道德,卻沒講到兼善天下的「狂狷」道德。結果是,中國思想中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理論誰都會說,卻很少人敢做,因為一做就倒霉。孔夫子攻擊「鄉愿」,但是千百年下來,人人是「鄉愿」,並且以「鄉愿」身份,罵「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少數人「人格有問題」。

我們不要忘記:在舉國滔滔,為閹黨拍馬祝壽的時候,顧憲成不肯簽名,這是何等人格!在舉國滔滔,為國社黨攘臂歡呼的時候,艾德諾不肯妥協,這是何等人格!在舉國滔滔,為國民黨歌功頌德的時候,黨外人士敢捋虎鬚,這是何等人格!我們不要忘記:檢定人格的第一標準,是看一個人有沒有特立獨行的、大無畏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人格」,而不是看他有沒有匹夫匹婦的「小人格」。不確認出這種檢定標準,中國人的道德不會有進步,中國人將永遠在滑頭的道德水平上做小市民,中國人永遠不會做大丈夫。
https://blog.xuite.net/ericjkyen614/twblog/134693891






因此,請看下列照片,便知我所言非虛;知我罪我,悉聽公論:








































小草的三年: Y世代的真情告白
作者:謝宛蓉
出版社: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9/04/03

內容簡介
Y世代的真情告白  
學習使人成長,但真正的教育是懂得自我教育的人。因為自我教育,不但使人成長,也給人智慧。這本書將會教給你從聆聽青少年的心聲中,如何自我教育。  
現代社會,在多元化科技中瞬息萬變。身為家長、教師的,稍不留神,很容易跟著孩子們走進斑瀾絢麗的迷宮而不自覺。尤其是當孩子無從表達零亂的思緒,又在內、外壓力下,沒有及時的援手,就會有終生的遺憾。
家長、老師們在日復一日忙碌中,真的常常忘記了陪孩子們走過這段年少歲月。這本提醒您,回過頭來,望望孩子的成長。  

也許你正是走在十字路口中徬徨的青年;也許你正心懷妒意,仇視著周遭的每個人。看看這些女孩是甘何相知相惜,如何自我調侃,自我學習以及同儕的激勵中面對挫折,迎接挑戰。相信這本書也一定會給你很多啟示,只要你細細咀嚼她們心靈的告白。  
這本書沒有說教,沒有抱怨,只有三年高中生活真實的寫照。給各位讀者的是自我剖析、學習經驗,還有更多群體活動的分享。字字都有她自成長的腳步,句句都有她們心靈刻畫的痕跡。

目錄
高一
第一部 緣起
第二部 行雲有影月含羞
第三部 繽紛
高二
第一部 悵惘
第二部 逐夢
第三部 良門將相震四方
第四部 第一類接觸
第五部 暖冬
高三
第一部 星光燦爛
第二部 足印
第三部 蛻變
第四部 展翅
第五部 鳳凰花開的季節

作者簡介  
謝宛容: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理想是想成為具社會關懷的文字工作者。  
林宛蓁:台灣大學化學系學生。理想是從事教育或研究工作認識許多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執著的朋友。  
蕭惠中:台灣大學植物學系學生。理想是成為台灣土地的守護者。  
鄒宗珮:台灣大學醫學系學生。理想是做一個好醫生,照顧好一個溫暖的家。


高職讀者的讀後感:
【小草的三年--Y世代的真情告白】
  謝宛蓉…等 著

  我一直很喜歡自然的感覺,而在這個班,跟你們在一起,我就得就是一種自然的感覺……

  出書是一種紀念、一種紀錄。

 ……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決定從後記開始看。


  宛蓉 一九九八年夏 筆於母校
  後記完畢的時候我稍微翻閱著作者簡介,以及思考此書作者群代表的女生,她是何時寫了這本書,此書雖然是只是單純描述著高中三年的生活,這些姐姐們努力的光景與真實歷境,身為讀者的我有一種感動在盤旋。

  我回想起自己高中三年也像那群姐姐們那麼拼命,雖然我唸的學校沒有所謂實驗、科展之類的活動比賽(因為我是高職生),同時我也未曾去為自己高中三年寫下什麼特別記遇,除了曾和兩個朋友寫過交換日記,但是我本身並沒有買日記而是她們買,我的字跡記事遺留在她們的筆記本裡,而我什麼也沒留下。

  但是我並不後悔,較可惜的是沒能留下她們的記事,畢竟高中三年打拼過來考上大學,赫然會發現原來一本學習檔案便是我高中三年整理出來的記事本,也許別人只會把它當為了推甄而用的工具,但是它對我───裡頭充滿了三年的點點滴滴。

  再來要論述這本小草的三年,剛剛簡略的談到這裡頭是一個班級的三年記事,裡面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一個不同的主角,但最辛苦的莫過於統整和印刷的工程,那可不輕鬆(自己也有體會過),校稿也是件痛苦事。

  書中每個章節、我相信每個人就算不曾體認過那樣的比賽也會體認過那樣的感覺,因為大家都曾經當過學生,那種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參加活動得獎的喜悅、被老師稱讚很開心、偶而遲到被罰站心情不好,還有組員報告中的喜、怒、哀、樂等等等,人生的體認很多,也因此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十分有趣。

  最後的心情故事裡,有一個名為「追逐遊戲」的故事,倒是讓我印象頗深刻的,這個故事講述作者與她的學姐,其中一句「言語是我們唯一的阻礙,兩人的距離是正負無限大的交互跳躍。」,不知為何我重覆讀這句話時,心裡有一種浪濤打上石頭的感覺。作者和她的學姐在過程中有很大的波折,每次愉悅的深談後,學姐就冷淡隔離;而這個故事的末端,作者將學姐她們兩人彷彿兩個自己,對那位學姐是相知相惜無法比擬,自然而真切,然而當她要放棄與學姐的交集時,學姐回信了,學姐無緣回信讓作者心裡很感動同時也很難過,原來她在她心中真的存在過。然而最後她們並未見過面,雖然最後學姐還有在寄信給她,但那個學姐和昔日的她已不太相同,是否能和作者在深度相知很難說,但至少作者認為這高中三年的生涯算是真正劃上句點。

  當我重新看了一遍後記,不曉得為何也有種難過的惆悵,也許是眷戀也許是捨不得,步入社會的我…心裡的變化高低起伏也是很大。

  看完這本書的我,滿是感動。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