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北風馬祖」2/19晚間5點公視播出 --閱讀人次 : 959 「北風馬祖」 文/ 製作人胡毋意
您還記得前年暑假在馬祖鬧得沸沸揚揚的博弈公投嗎? 公投過後也許很多人對馬祖感到好奇,紛紛跑去四鄉五島觀光,這讓馬祖去年一整年觀光客成長一倍半,觀光季節提早從三月開始,比往年延遲了一個月到十月結束,因為北風颳起來了,那裡天氣變得好冷,原先班班客滿的飛機也剩下零星幾個客人,熱鬧的北竿塘岐街上又回復蕭瑟的景象。有誰關心馬祖公投之後的命運?
公視新聞部在馬祖蹲點拍攝近一年的「變臉台灣-北風馬祖」紀錄片將在二月份元宵節過後播出。影片就從元宵節,當地人稱為擺暝這個馬祖最重要的節慶開始。
農曆十五,很多到對岸梅花,到台灣過年的人陸陸續續回來了,在北風呼嘯中,家家戶戶掛上燈籠,塘岐國小老師陳秀梅教孩子甚麼是擺暝,甚麼叫食福,她讓孩子早些放學回自己村莊的廟裡準備鑼鼓板或扮大頭仔,她自己也拿起鼓板到楊公八使廟和隊員集合,一年一次打鼓板,馬祖總動員。
東北季風好冷,浪好大,但這也是僅剩幾個漁民的豐收季節,蝦皮是北竿橋仔百年來除黃魚外的大宗魚貨,但曾幾何時,黃魚不見了,蝦皮也變少了,幾代漁民的人家紛紛改行做阿兵哥的生意。90歲的老船長王吉月每天望向大海,他的兒子們一個開雜貨店,一個開運補船,一個為了謀一份穩定的收入乾脆當公車司機去了,偶爾開開海釣船,做觀光客的生意,這就是馬祖漁民的命運。
四月,燕子在街上漫天飛舞,告訴我們春天來了,漁民開始一天打魚兩天曬網補網或打石頭樁。對岸的消費力太強大,漁船也侵佔了多數海域,甚至綿延兩百公里海岸做養殖漁業,馬祖人就只能把主業變副業,做休閒漁業。
夏天,湛藍的大海上,盡是燕鷗叫聲,帶來了觀光客,為馬祖帶來商機,這會是馬祖的未來嗎?幾個年輕的臉孔回來了,他們想在馬祖翻身的轉捩點上抓住點甚麼。現今已脫離軍事管制成為桃源仙境的馬祖,到處可見斑駁的戰爭精神標語與碉堡、營區、坑道,原本凋零棄置的傳統民居聚落,為了拚觀光有的開始整修甚至新建,多了博弈題材的發酵,卻也隱隱竄動著一些不安,暑假時候連當地居民都買不到機票,碰到中秋節,因為載客都不夠了哪能運貨,一箱箱當地好吃的淡菜也出不去,臭掉,就只能往海裡倒…
豐富的色彩、深入的民情、真情的故事串起北風馬祖,讓你真正體會到一個從來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被歷史操弄而從此改變命運的地方,當北風颳起,人是多麼渺小與無奈。北風馬祖將在2/15 1700公視HD頻道與2/19 2200主頻CH13獨立特派員節目中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