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文化系列叢書》馬祖釣魚故事/陳玉利著 --閱讀人次 : 3071 貳 搏魚者之歌(上)
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實施近半世紀的戰地政務結束,馬祖回歸憲政,實施地方自治。史丹力知道今天日子不錯,他要去別名萬里長城的南竿八六據點釣場釣魚。
清晨五點起床著裝,準備釣具及餌料,登上座騎,呼嘯到達釣場,天色已微明,回首來時路,四野俱寂。看看懷錶,六點整,太棒了,開始漲潮了。面迎強風,挺立巨礁,濁浪拍空,潮白翻滾。擎長竿,引孤線,舉金鉤,遠拋魚窟,靜待魚訊。心裡想著,這必是豐收的一天;因為陰天、中浪、潮微濁、東北風、水溫適中……。
想著,想著,心裡越發高興。不經意之間,眼前浮標已失去蹤影。說時遲,那時快,二十一尺手竿就好像要被折裂似的,由天際彎到鼻前。哇哈哈,好大的傢伙!趕緊前進二步以抵銷張力,豎竿蹲身,竿身挺直了些。堅挺的力量,著實地緊握。真是頑強的傢伙,忽而鑽左忽而鑽右,忽而強拉向外。為免三號軟竿及二號細線被拉斷,身體必須順勢往魚兒強拉的方向移動,但也不能讓太多,要維持最大緩衝直角角度,並維持一定的張力,讓魚兒疲憊,以使其無法鑽入岩縫。如此這般,如做韻律操似的與魚共舞了五分鐘。拉力漸弱了,站起,挺竿,魚兒浮頭,又強掙沒入水中。大浪捲來,維持魚首人臉相向,順勢再拉浮頭。一個挺身,將它自浪頂提起。握竿姿勢不變,身體正後轉,倒U字形竿身尾端掛著的大傢伙已上了岩礁凹處,他擒住了它。好一隻有著精悍顏面,挺張背鰭及閃亮銀鱗二斤左右的大黑鯛。正午時分,魚訊漸退,魚簍已快裝滿,黑鯛、黑毛、石斑、黃雞、石狗公,共釣了三十來隻!滿懷豐收的喜悅,回家去吧!一家四口可吃一星期的上等鮮魚了。
馬祖列島,星羅棋佈,港岸曲折、礁岩處處,復以位居閩江口外冷暖海流交會處,有機物及浮游生物眾多,故漁產資源豐富,是釣者心目中的一級釣場。南竿大鱸搶餌;北竿黑鯛成群;莒光嘉鱲大咬;東引石鯛出沒,各具休閒漁業的特色。春天有鱸;夏有石斑;秋有黑毛;冬有黑鯛,釣魚人一年四季有釣不完的魚,沒有冷場的時候。
以釣場地形、風浪、海底性質、以及目標魚的不同,你可以掛浮標,可以直感釣,也可以拋投沉底,或是選擇擲擬餌。若你只求數量多而不期盼大物,那一定不會空手而歸;若你想釣隻大尾的做魚拓紀念或體驗搏魚的快感與滿足征服慾,那就得待在強風巨浪的荒磯上,感受幾天海洋的偉大。漁具及漁法多樣而富變化;釣前的期待與釣後的驚喜;魚性及海洋尚待被發現的未知真理,在在吸引成千上萬的釣友湧向海岸,去向廣闊的大海泳唱屬於他自己的搏魚者之歌。
鎖定磯釣之王--夢幻之魚--橫帶石鯛
橫帶石鯛(Oplegnathus fasciatus)大陸名為條石鯛,俗名為條紋石鯛、海膽鯛、黑嘴、硬殼仔。喜歡生活在10至100公尺充滿岩礁的水域。最大特徵為身上有五至七條黑色直紋,老年魚直紋會續漸消退和嘴部變成黑色。喜吃海膽,螺類,鮑魚等硬殼類生物,所以其牙齒非常發達,加以力量異常驚人,需要利用比一般磯上物竿更強的石鯛竿才有機會釣獲它。產卵期為四至七月。成年魚可達八十cm以上。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大陸沿海、韓國、日本及夏威夷群島等沿岸。我國分布北部、東北部、東部、西部、南部、澎湖海域及馬祖東引海域。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延繩釣及手釣,全年皆產,無明顯盛漁期。
九十五年史丹力陪來自台灣民生盃磯釣賽冠軍阿祥在東引待了二天,夢想釣到日本人俗稱磯釣之王的夢幻之魚-橫帶石鯛。雖然使用一支一萬元石鯛竿配備大型強力捲線器,掛三十號小田原型鉛,子線用金屬線,綁石鯛鉤,也帶了鐵鎚打藤壺當誘餌,可是仍無所獲。
他們猶記得自九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五日來東引輕磯浮標釣,無論在本島或前往外礁垂釣,只要釣點正確,一天垂釣下來總會有幾十尾的黑毛,體型約十幾兩至斤級,整個海域幾乎沒有其他魚種。十二月二日開始,一夜之間黑毛了無蹤跡,緊接著大量的黑鯛靠岸,釣況持續到結束。他們離開後,還聽說直到農曆過年還非常好。
為了夢想中的橫帶石鯛,他們多待了一天,因為再多的黑鯛與黑毛,除了特大尾的怪物級六斤以上黑鯛,五斤以上黑毛,打破他們的紀錄以外,多幾隻普通黑鯛與黑毛已無意義。但只要釣一隻斤級石鯛,他們這趟東引之旅的評價分數就可由七十五分晉級到九十五分。
這時東引的溫度約在十度左右,他們在一個特定的釣點守著“夢幻之魚”。眼前是懸崖標點,水深有六公尺,潮水來回震盪,在深藍色的海水中,隱沒著茶色的岩根群,其上方浪潮受到攪動而出現白色泡沫。阿祥知道這是個標準釣點,他叫史丹力拿出馬祖人特有的誘餌工具-鐵鎚,將藤壺敲落水面,藤壺帶殼較重不會像南極蝦餌般漂走,適合誘釣深場的根魚。
終於上鉤了。史丹力用阿祥借他的日製石鯛竿,當魚訊傳出後心理默數到五,彎腰屈膝後立即奮力打直。此時,銜餌到岩根深處的石鯛被拉離三米後,搏命反身下鑽。以蠑螺作餌,磨利的石鯛專用鉤在大力作合時,深深刺穿口腔,石鯛咬線試圖逃脫,鍘刀般的啄狀齒,咬到不鏽鋼線,不會像輕磯浮標釣的3號尼龍線那般易被咬斷。說時遲,那時快,石鯛忽左忽右如大刀般的左右亂劈,又急速向外海衝。捲線器被磨得呀呀作響,趕緊再繃緊一些,否則鑽入岩根就沒戲唱了。捲線器一繃緊,整個人都被向外拖,還好阿祥拉住史丹力的皮帶,不然他就要跌落水中。如此來回搏魚五分鐘,魚兒終於浮頭,無力地漂於水面,阿祥下撈網,入網為安,終於擒獲這一輩子重達八斤的第一隻石鯛。
九十五年重返舊址,再釣石鯛,毫無所獲。聽說是因為前陣子被潛水人水槍大量射死,原本脆弱的海域生態又遭浩劫。釣魚人一個月能釣十隻石鯛已不錯,卻不夠潛水人一小時的獵殺。如此下去橫帶石鯛將成為瀕臨絕種生物,夢幻之魚將成只存活於幻夢中。是否應列為保育類魚種,將之限獵或禁獵,有待漁業主管單位深思,以保護馬祖東引具有強烈象徵意義的珍貴魚種。
力擒聰明而頑強的磯釣代表物--黑鯛
黑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大陸名黑棘鯛,俗名烏格、黑格、厚唇,西太平洋日本、韓國、大陸、台灣及馬祖列島均生產,屬於溫、熱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喜棲於砂泥底之內灣水域,有時會進入河口。以底棲軟體動物及多毛類為食。幼魚期全為雄性,到3-4年生才轉變為雌性。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強。為各地魚市場上常見的高級食用魚,味道鮮美。全年均產,以秋季至翌年春季較佳。他的近親包含黃鰭鯛(大陸名黃鰭棘鯛,俗名黃鰭及赤翅仔)、黃錫鯛(大陸名平鯛,俗名枋頭及蘋果鯛)馬祖亦有生產,惟量不如黑鯛。
學會釣魚半年,小楊對石狗公與小黑毛漸漸失去興趣。聽說北面的荒磯,阿木最近釣到不少大黑鯛。對一個學磯釣的人而言,三、四斤的頑強大物是最適合驗證釣技的對象魚。小楊當夜失眠了,因為他的釣魚參考書說黑鯛很難釣,幾乎是十釣九槓龜。於是他照著書上說明,採用胴調子軟竿掛流線形浮標及一點五公尺二號子線加小咬鉛,到北面荒磯找一個浪潮拍打岩礁,來回震盪的露場,用南極蝦當釣餌兼誘餌。開始作釣半小時,陸陸續續釣了幾隻小雜魚之後,最後傳來大魚訊。左右疾走,會強拉,翻滾上水面,果然是大黑鯛!小楊太興奮了,奮力凌空急拉上,冷不防,魚掙扎一下,竟然又掉落水中!以後半個釣程,黑鯛再也沒出現了。
黑鯛有利齒,上下顎堅硬,連殼貝類、西瓜、甘薯及麵包都吃,具雜食性,尤其腥味重的蟹、蝦非常容易釣得。他們平常棲居固定岩根附近,以此為根據地在潮溫適當、光線微弱、浪大潮濁或是漲潮時,才離開居所到淺處去捕食。中小型魚通常數尾到數十尾一起行動,大型魚則單獨或少數幾尾成群活動。牠們非常小心而敏感,對於異常的光線、聲音、海面上物體的動態及海中不自然的動靜,都會使其逃開。除此之外黑鯛上視特別敏銳,能很快游上來吃食浮在上面的餌料。牠們嗅覺也非常好,可以聞到很遠的腥味而趨近覓食。
黑鯛一年四季均可釣得,馬祖以秋、冬季水色混濁且逢產卵期,魚群游近淺場時較為易釣。六、七、八、九月常釣到成群的當歲小魚,颱風後逐漸進入釣大魚的季節,各海岸的岩沙交匯處及蚵棚附近都是好釣場。冬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時段,選個面向外海的荒磯水域,其浪潮來回震盪,海底岩根錯綜,有大岩根的地方下釣,必定大有斬獲。
釣黑鯛以掛浮標、灑誘鉺、軟竿、細線、低姿勢及保持安靜為原則。由於他們口部堅硬、不易著鉤,故而浮標傳來魚訊時須稍等片刻再大力作合,如此可讓魚兒鉤子吃得深些,掛得牢些,免得搏魚時,被脫鉤而去。搏魚時,柔韌胴調子竿較能維持張力,而不易讓魚逃跑,同時抵銷魚的拉力。遇大魚時,須維持一定的張力與魚搏鬥一陣子,待其疲弱後再行起魚。一斤以下可以釣竿直接拔起,一斤以上以撈網起魚,較不易因斷線等原因讓魚逃脫。此外銅線直感法及遠拋沉底法在適當狀況也很好用。
小楊在充分了解黑鯛習性,學會選擇釣場、潮汐、天氣狀況並熟練搏魚技巧之後,終於成為出色的黑鯛釣者。
挑戰高雅力猛的浪潮王子--黑毛
黑毛(Girella punctata),大陸名斑魢,俗名黑毛、菜毛、粗鱗黑毛、悶仔、粗鱗仔棲息於岩礁區,活動深度在1-30公尺間。日行性,屬於雜食魚種,冬天以藻類為主食,夏天則捕食各種小型生物,產卵季在2-6月間。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日本至中國東海,包括台灣在內。本省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及離島等各礁區皆產。主要漁法為定置網、近海底刺網及手釣。極美味之食用魚,全年皆產,以冬季最為肥美,清蒸食用最佳,亦可薰烤。
韋恩颱風剛過境,阿木約小李趁星期日休假之便,一起去釣魚。天氣剛轉涼,迎著北風已有秋的涼意。因為強風剛過境,北面海岸浪還是好大,於是他們選了南面有著小浪潮的小漁村內灣為釣點。三個小時以後,阿木釣到十五隻豐腴的黑毛以及其他雜魚,而小李卻是清一色的小石狗公。兩人都有十來年的釣齡,但小李是個內向的花農,通常都是獨自去釣魚,沒與其他釣友交換垂釣心得。他訝異的說:阿木,你的運氣怎麼那麼好,釣到那麼多上等黑毛,我一輩子到現在一隻黑毛也沒釣過!
真的是阿木運氣好嗎?我們且來看看他們的釣法、釣具有什麼不同。他們的釣竿、捲線器及餌料都類似,但一個人用八號粗線、十號伊勢尼大鉤;另一位用的卻是三號細線、幼鯛二號鉤。小李聽了阿木說明,了解黑毛警覺性高、嘴巴小的特性,必須以細線、小鉤、維持安靜與低姿勢方能穩定釣獲,以後他就可以釣到黑毛了。
黑毛是雜食性魚,海藻、海蟑螂、蝦類均能為餌料。他們在近岸的岩礁區成群迴游,晴天多隱棲岩蔭處,浪大潮濁時活躍近岸覓食。由於討厭強光,只有在陰天、雨天、早晨、傍晚、夜間及大浪而使海底光線微弱的時候出來活動。
秋冬是最好的釣期,颱風及冬北季風轉強的前後都是良好的時機。平靜的內灣岩礁間藏有小魚,而潮流洶湧,亂礁錯綜的荒磯常有大魚上鉤。
黑毛視覺、嗅覺、味覺及對水中的音波都非常敏感,越大的魚警覺性越高(因為警覺性不高的魚已先被釣走,不會活到這麼大)。所以釣時要維持安靜才有大獲。垂釣時不可太靠近水邊,以免被看到人影,尤其水清時為甚。若在釣前灑誘餌,魚兒很快就浮上來追食。另外不可發出聲音,釣組入水也應小聲,以免驚走魚群。
釣具以軟竿、細線、掛浮標灑誘餌釣為主。傳統的銅線直感探釣法在特定狀況,也有不錯的成績。黑毛有強壯的胸鰭及尾鰭,可在強流巨浪中逆潮快速游動,而上鉤時掙扎的力道亦十分強勁,故搏魚時必須適當作合,維持一定張力,待其疲弱後再拉離水面。太急太猛的拉魚,往往以失敗收場,且會嚇走一整群魚。
在灣內釣小黑毛是安全而又有趣的休閒活動,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參與,可享受拉魚的樂趣及上鉤驚喜,又有海鮮的饗宴,何樂而不為呢?

黑鯛魚拓(曹祥官製作)

黑毛魚拓(曹祥官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