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林錦鴻個展七月十日上午十點半於文物館開幕 --閱讀人次 : 3388 韶光˙記事
能在故鄉創作是幸福的,但是文藝創作人口較少,需耐得住寂寞,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這裡卻成了淨土。近年馬祖繪畫人口未減,可說是前人打下了一些基礎,以往的美好記憶是為馬祖的「韶光」;與現有文創家的努力,而題有「記事」!但為何要做作品,每一個藝術家的出發點不同,在文藝創造的傳統上,與中國文人生活態度息息相關,中國文人有出則為官治世,不顯達則稱說「鍾鼎山林,各有天性」;或居山野、或居園林,成就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戰亂是頻繁的,道家、佛家思想逐漸取代儒家,成了中國美學的核心思想,前者更成了文人哲思的中心;後者的慈悲與基督、天主教類近,空性、禪機只有蘇軾等少數文人理解,且離儒家精神太遠,自成一格。說穿了文人也要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或許在黑與留白的水墨意韻中,東方文藝家找到了抒發理想或一吐鬱悶的窗口,但是在禮教的束縛下,我個人認為中國繪畫比較不重視世俗的中間道路、即身體美學在傳統較少發揮,民國以後兩岸才發展起來,我未來的創作想走這條路線。道家陰陽調和之理,在中醫上較為顯見,放於文藝上,對普羅大眾就較難理解了。所以繪畫形式的開發、主題的探討我較有興趣,因此借重油畫這種媒材。
能有這次的展出,要感謝文化局與民俗文物館的支持,感謝家人犧牲假日的協助!此次畫展作品跨期略長,主要以2008年的畫作為多,我愛旅遊,喜好藝文生活,所以畫作呈現了以下的主題,主題第一部分為戰地政務文化、第二部分為親友畫像、第三部分為馬祖與旅歐風景,可說是繪畫記事簿,我視為拋磚引玉,恭請鄉親指導。在教學與創作兩者兼顧,可說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但化不可能為可能就是成就理想,藝術本是理想,也祝願自己能常保持愉快的繪畫心境!
(文:馬祖藝文協會理事長林錦鴻)

馬港巷弄 15F

錦鴻





錦鴻老師給人的感覺溫文儒雅,不標高立異,能文能畫,是全方位的創作者。所謂畫如其人,他自述畫作呈現了以下的主題,主題第一部分為戰地政務文化、第二部分為親友畫像、第三部分為馬祖與旅歐風景,可說是繪畫記事簿。其實已經充分展現中國文人畫的精神,舉凡探親訪友、旅遊即興,無一不可入詩畫。之前只有在畫會的聯展才得以驚鴻一瞥,見到他的作品,此次個展得以見他近年心緒觀感之變化,值得期待。







2010-07-11 馬祖日報
「韶光、記事」 林錦鴻個展文物館開幕

馬祖詩畫家林錦鴻個展「韶光、記事」昨天開幕,副縣長林星寶於開幕茶會中致詞。(圖�文:邱竟瑋)
【記者邱竟瑋�南竿報導】馬祖詩畫家林錦鴻的個展「韶光、記事」昨天開幕,在民俗文物館展出對馬祖、歐洲還有戰地政務以來地區文化的觀察,畫風寫實,縣府與議會來賓昨天前往祝賀。
馬祖藝文協會理事長、詩人兼畫家林錦鴻的個展「韶光、記事」,昨天上午在民俗文物館舉行,為期一個月,副縣長林星寶、秘書長劉羽茵、議員李金梅夫婦與文化局長劉潤南及劉梅玉、曹楷智、李若梅等多位藝術家都前往致意。
林星寶除了代表縣長肯定林錦鴻的實力,也肯定他與一群牛角夥伴率先提出馬祖聚落保存的觀念,同時也強調,許多的抽象思維與思想不僅是藝術家的專利,也是知識分子最引以為豪的部分。
林星寶說,錦鴻的畫作呈現了馬祖過往的歷史,他服務馬祖的過程中,也與許多好朋友相互提攜,充實了彼此的藝文養分。這次展出的作品,林錦鴻說有三大主題,第一是馬祖的人、事、物,第二是歐洲的即景,第三是戰地政務以來馬祖的文化。他自謙地說,可能不加解釋會看不懂,但馬祖土生土長的人,對於畫中的孩囝、閩東瓦房可能會特別有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