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列嶼的日常 --閱讀人次 : 460 〈列嶼的日常〉
我們拾起空氣裡的鹹味,從微光中
找尋海邊的兒時記憶:海蝕洞、海拱
海崖與礁岩,而峭壁還殘餘
一點抽象的煙硝,彷彿爆破的
聲響,被潮汐從遠方搬來
北海坑道以井字形的交錯
守護南竿,讓海風從潮音洞
左側,把回音遞給右邊
海崖的等候
然而我們逐漸被陳年的老酒香
咬住嗅覺,一步一步撕開聚落的
紅色屋瓦,但微寒的天幕突然
沉默,於八八坑道的入口
想起那年戰事,爆炸
是唯一的語言
瞬間,我們停在一座陡坡
砲口變成了望遠的
鏡頭:「從北竿塘、橋仔港
沿著航線,望向芹壁。」
黑尾燕鷗拍打著翅膀,朝聖的人群
只能仰望幾顆有些冒失的
星星,不小心掉在安東坑道的
肩胛,刮出一篇篇屬於東引
的敘事
而一條條隱形的坑溝,卻褪去
懷舊的繃帶,血跡凝成八名工人的
塑像,而堤防的強風仍然無解
海浪也無聲地捲走那些
殉職的記錄、望海
的記憶
我們從舊相簿裡的坑道爬出
使寂寞順著潮水退卻
直至澳口以外那片
堅毅的沙地

丁威仁,1974年生,自稱詩神,現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作主題的跨度與風格變化,堪稱六年級以降最複雜多元者,至今也仍在臉書上不停書寫,以詩作為每日生活所見、所聞、所思的記錄,力圖創造各種寫作的嶄新可能。其詩作最大特色在於,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與風格。從第一本詩集《末日新世紀》帶有頹廢的都市風開始,接下來的《新特洛伊。NEW TROY。行星史誌》則是用近千行的長詩鋪陳一個莊嚴而龐大的世界觀,同時也是詩人對愛情的壯麗告白。而後連續出版《實驗的日常》、《流光季節》兩本詩集,前者集結書寫性慾、嘲諷社會與商業化愛情的詩作,在其中更嘗試圖象詩,令人耳目一新;而後者展現詩人純熟駕馭情詩的技巧,利用短詩的集結、季節的遞嬗,營造一種逐漸淡去、消散的愛情。《小詩一百首》更是詩人十行內小詩選集,替臺灣小詩的發展創造更多元的思維與可能。(摘自正中書局出版《輕鬆讀文學史:現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