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我的外公,永遠的司令--魏耿先生 --閱讀人次 : 872 (續前)
92年9月21日父親過世,安息告別禮拜(10月5日)前收到外公託人從台北帶給我和妹妹欣屏的一封信,內容如下:
蘭屏、欣屏外孫女:
你父告別禮拜,余因年高體衰,不能前往參加,甚感內疚與哀悼。你父生前為人端正、意志堅強、處事謹慎、是非分明、持家有道、教子有分,朋輩皆稱善焉。不意天不從人,身患不治之症,竟然溘然長逝,哀痛不已。務望節哀順變,以慰在天之靈,是所至盼。並輓你父靈前
榮歸天國
永息主懷
外公書 民國92年10月4日
我和妹妹看完信,對近百歲的外公佩服不已,特別將此信收錄於「在雲端之上--吳廷斌先生紀念集」的首篇文章中,篇名為「外公來函」。我在文中寫道:「看完信後百感交集,並敬佩百歲的外公仍舊擁有清楚靈光的思路,寫出來的信不但條理分明,並以數言完整呈現出父親的形象。「為人端正、意志堅強、處事謹慎、是非分明、持家有道、教子有分,朋輩皆稱善焉。」是外公對父親的形容,若他在天之靈有知,必感欣慰。身為女兒,我們也對擁有這樣的父親,感到無比榮耀。」
93年8月1日小舅舅魏外揚全家帶外公到楊梅靈糧堂參加「尊榮父親主日」,並與小舅舅及表弟魏以宣,上台分享魏家三代的見證,那年外公99歲。
小舅舅於見證中提到幾段特別的往事:其一、小舅舅某日搭計程車與同鄉的司機聊天,司機得知其父為魏耿後說:以前在福州,晚上孩子哭鬧,只要說「魏耿來了」,小孩就不敢哭了。其二、小舅舅有次到福州旅行,買了本記錄福州警察局歷史的書,看後發現,外公的名字亦在其中,顯然對當地警察局的發展,曾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三、外公卸任軍職後,到台北做生意,但生意失敗,隱居屏東。那時外婆在學校擔任幹事的工作,外公則負責買菜、燒飯等家務,能屈能伸。外公說話鄉音很重,又不會講台語,有次到市場買蘿蔔,對著小販問:「老ㄅㄨ按怎賣?」小販聽了回答:「開玩笑,老母沒地賣啦!」讓小舅舅印象深刻。其四、外公的養生之道:抽煙抽到100歲、年輕時每餐吃鹹魚,且愈鹹愈好、從來不做身體健康檢查,從小到大身體不適時,就吃正露丸。其五、外公九十幾歲時開始申請看護,但因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生活大小事均能自理,不易通過申請。100歲要申請看護時,大舅舅在帶外公到醫院做健康檢查途中,請外公「裝老一點」,以免又被打回票。
接著外公上台分享,原音重現如下:
親愛的主內兄弟姊妹,大家好!今天到這裡來,我覺得非常高興,而且也是我這一生當中所見到的,大家內心充滿著希望、快樂,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今天講到父親節,我有3個男、3個女,現在他們都已經成家立業,而且孫子也~,講起來是非常幸福地、非常美滿地。這是怎麼來的?我相信這是從主而來,要歸給主的。
我小學是在教會學校,中學時大環境不對,那時候亂得很,所以就放棄了學業,從事地方的工作。在這段期間,我對主的信心、對教會的信念非常堅定。可以講,我一切都是由主安排。在我自己來講實在非常渺小的,但是在福建、閩中北一帶,提起我的名字,沒有人不曉得的。這並不是我自己做出來,完全都是主的安排,讓我有這樣的機會。
今天到這裡來,我兩年來都沒有出過遠門,來這裡參加親子會,我覺得這也是主的安排。從小學到現在,我對主、對信教一點也沒有改變。
謝謝各位,所有我的榮耀也都歸給主。謝謝!
外婆是虔誠的基督徒,時常上教會參加聚會,不過外公則很少出席。讓我驚訝的是,鮮少參加教會活動的外公,在這次分享見證時,竟能流暢地以基督徒的語言及詞彙,簡單明瞭介紹了他的家庭、經歷,並道出心中的感恩,實在非常不容易!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舉辦「百人百歲慶百年」活動,由專業攝影師為100位台灣人瑞拍照,並以文字簡介他們的生平事蹟。外公也在受訪之列,接受拍照那天,他精神很好,還與攝影師有些交談。攝影師在為此活動出版的專書中,如此形容外公:
在台灣光復初期的動亂時代,有一支傳奇部隊,他們半民半軍,既非正規軍,也沒有薪餉,卻肩負台海安全,讓台灣免於赤化的重責大任,鎮守馬祖列島5年,威震閩江口,這就是東海部隊!前國大代表、高齡107歲的魏耿老先生,正是東海部隊119縱隊司令,也是碩果僅存五位縱隊司令之一。魏老先生很愛聊過去的歷史,他常常說:「我在第一前線打仗,不是現代人可以體會的。」
外公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錯,直到100年初起床時不小心跌倒骨折,之後便時常進出醫院,101年更多次接獲病危通知。醫生說,外公的身體器官,比實際年齡年輕至少10歲。然而,就算年輕10歲,也已97歲,器官應都衰竭了。
外公的安息禮拜於102年7月19日上午8:00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入口放了一幅由二舅舅魏澈畫的外公外婆油畫,大廳前有一尊外公銅像、總統馬英九頒佈之旌忠狀及褒揚令。上午9:30結束安息禮拜後,親友直接驅車南下,下午3:00在小舅舅的主禮下,外公安葬於外婆身旁,結束了108年的人生旅程。
安息禮拜結束前齊唱的「奇異恩典」中有句歌詞:「許多危險試煉網羅,我已安然經過。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導我歸家。」是的,外婆已在天堂等外公17年,他們終於可以相聚了。
故事被說出來
就不會被人遺忘
它會變成別的東西
關於我們身分的記憶
關於我們未來的希望
When the story was told
This not forgot
It become something else
The memory who we were
The hope of what we become
~電影「心鎖 (Sarah’s Key)」片尾口白
參考資料:
1. 東海部隊奮鬥史錄,東海聯誼社出版,87年。
2. 魏耿老先生訃告,「追思父親文」,102年。
3. 馬祖資訊網論壇,劉家國,「魏耿小傳」,102年7月18日。
4. 馬祖資訊網論壇,劉家國,「東海部隊五年欠餉索討無門,108歲魏耿留下遺憾」,102年7月19日。
5. 馬祖資訊網論壇,蛇島特派員,「忠魂永昭 垂範人間-向東海部隊119縱隊司令魏耿先生致敬」,102年7月19日。
6. 馬祖資訊網論壇,劉枝蓮,「失落的記憶(二)∼海保部隊VS.美軍顧問團」,102年8月19日。
7. 馬祖日報電子報,邱竟瑋,「總統馬英九褒揚 前國大代表、馬祖東海部隊前縱隊司令魏耿」,102年7月19日。
8. 闽东薪传--红色火炬,苍之松,「魏耿其人」,101年7月20日。
應前,請先註冊或登入。
作者自我介紹:
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學系,進入職場後卻一直從事著與所學不甚相關的工作。曾任職於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目前在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服務。
願意嘗試新鮮事,樂於與人接觸。喜愛接近大自然,四處旅遊。自2007年開始學習當媽媽,十分珍惜陪伴三個寶貝成長的時光。興趣為閱讀、聽音樂、看電影,與學做菜。

作者全家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