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世界濕地日活動4:永續清水濕地講座 --閱讀人次 : 1854 濕地是提供野生生物和魚類棲息地、調節洪水、淨化水質,生產天然物,以及作為休閒和自然教學都好地方。
濕地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不但有水生植物和昆蟲,還有魚、 蝦、貝類,以及到此覓食的哺乳類和鳥類等,尤其是許多稀有和瀕臨絕種的動物多依靠濕地所供給的食物而生存,而多數的魚、蝦也成為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濕地能吸收和儲存洪水、調節水位,即使洪水太大無法全部容納,生長在濕地的樹木和草叢也會阻緩洪水的速度,減少災害。只可惜台灣的濕地被大量開發,少了一層防洪的屏障,只要一有颱風或暴風雨,就很容易造河水氾濫或海水倒灌。
濕地就像大地的腎臟,可以保存水中的養分、過濾化學和有機廢物、積存懸浮物,使水質得以淨化。
清水溼地被評定為國家級溼地,也是我國最北之自然海灘型濕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存在對我們環境的重要指標意義,都值得我們共同討論及規劃未來的方向,會中將邀請著名之生態研究及生態旅遊專家帶領我們共同了解自然,體驗自然之美。
活動訊息:
第一場:永續清水濕地,守護美麗家園講座-溼地生態講座
時間:99年2月1日下午二點至五點
地點:清水村活動中心
講師介紹: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陸曉筠 教授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博士
經歷
行政院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2009/07迄今)
行政院環保署六輕相關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執行監督委員(2009 /07~2011/0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2006/08~2008/07)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2008/11~2009/11)
內政部營建署永續海岸復育服務團委員(2008/12~迄今)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重要溼地評選小組 評選委員(2007/06~2007/12)
美國哈佛大學 兼任講師 (Teaching Fellow)(2004/09~2005/02)
第二場:永續清水濕地,守護美麗家園講座-溼地生態旅遊講座
時間:99年2月2日上午九點至十二點
地點:連江縣立民俗文物館1樓教室
講師介紹:
李嘉亮 先生
經歷:
曾任釣魚人雜誌總監,是台灣頂尖的釣魚高手,三十年來走遍各地,對台灣魚類生態及釣魚、吃魚的方法瞭若指掌,另為台灣魚達人的海鮮第一堂課等暢銷書 作者。
山野釣遊戶外雜誌 特約編輯
淡水社大 課程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