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2℃ AQI:54  風向:北 風力:5級 南竿雲高:14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15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文輝 
初階會員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13-12-27
發表文章 : 16
掌聲鼓勵 : 52

發表時間 : 2016-02-18 09:44:22
FORM: Logged


陳文輝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文輝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淺談廟宇神祗遶境進香的意義以及寺廟燒香與不燒香問題的探討 --閱讀人次 : 10086

淺談廟宇神祗遶境進香的意義以及寺廟燒香與不燒香問題的探討
….....................陳文輝
壹、廟宇神祗遶境進香的意義:
每年的元宵或特殊節慶日子,各宮廟多會舉行遶境或進香活動。進香,是指信徒迎請神明前往外地廟宇拜會,是神與神、人與人之間的聯誼活動。參與進香活動屬於信徒自發性的行為,其動機大多為了還願、贖罪或祈求平安、答謝神恩。透過信徒的進香活動,不僅可以強化神與神之間的聯誼,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鞏固雙方情誼。
遶境,代表神明巡視轄區,以驅逐邪煞、安定人心,這是神明的「例行性任務」,台灣有句俗語:「人愛妝,神愛扛」,意謂神明抬出去遶境巡視,除了能展現神威、維持境內秩序之外,也能使其香火鼎盛。
遶境、進香除了具有原本的宗教意義外,還兼具多項社會功能,呈現多元化的文化意義:
一、發揚人性的光明面
進香是民眾自發性的行為,是基於相同信念而共同完成的宗教行程。就以每年大甲媽、白沙屯媽或北港朝天宮媽等為例,其進香過程中,可以看到社會各階級的共同參與,無論是貧富貴賤、男女老少,沿途互相扶持,彼此鼓勵,打破了固有的階級界限,一齊走完全程。
在現今台灣社會的紛擾狀態下,發揚人性的光明面是進香活動中所呈現的特殊氛圍,平日的功利、自私、自我防衛…. 在此時都消失不見。每個人都更懂得感恩、惜福,體會到濃厚的人情味。
二、集體的心靈治療
一般而言,參與進香的成員中,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在社會上多屬弱勢族群,社會地位低,其參與進香,大多是為了家人的平安,我們從信徒展現的態度來看,不論是沿途擺設香案的民眾,手持清香喃喃自語地向神明訴說心事;或參與的進香客,直接得到心靈的平靜;或是通過儀式與神聖物的接觸,得到渴求的平安,這些何嘗不是一項集體的心靈治療?他們深信神明將會庇佑他們所愛的親人。神明就是他們心靈上的重要支柱,能為信徒不安的心靈帶來安定的力量。
三、強化人際關係
遶境、進香活動,不僅是神與神的交流,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於宮廟、團隊、香客之間的人際關係都具有強化的作用。遶境、進香規模愈大,動員的人力資源愈多,組織的整合與分工更要仔細,在遶境、進香行程之中,各個銜接環節都需要得到沿途民眾的支持與宮廟的支援,才能順利完成。由此,藉由遶境、進香活動的舉行,不僅可以凝聚地方的向心力,共同參與或是協助接駕、提供飲食、維持秩序……. 等工作,使活動範圍內的人際關係也能得到強化。
不僅如此,一齊參與進香的進香客,也因相互扶持的「革命情感」,彼此關係更為密切,從陌生人結為朋友,在進香結束之後仍會保持聯繫,人際關係也能得到擴展。由此可見,透過遶境進香活動的繫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得到維繫與強化,而地方社區與族群關係也因此宗教信仰活動的連結,展現出團結合作與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
整體而言,遶境進香活動不僅是一項單純的宗教活動,也是信徒聯誼活動,更承載著無數信徒的苦難,藉由宗教的力量安撫心靈、淨化人心,激發人性的光輝,讓每一個焦慮不安以及無助的心靈得到撫慰。
遶境進香活動,既呈現多元化的文化意義,我們除了依靠民間信仰的支持之外,更期盼各級公部門能夠透過有系統的儀式傳承或者是文化再現的歷史重演,活化族群的集體記憶,喚醒族群意識以作為我文化的認同,讓下一代明白傳統宗教、民俗文化的深刻意涵,使文化傳承的薪火融合在宗教活動之中。


貳、寺廟燒香與不燒香問題的探討:
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抬頭,維護環境清淨、消除空氣污染,仍全民最時尚關心的議題,在人人高喊捍衛呼吸權之時,各地宮廟燒香行為燃燒產生的微小粒子,首當其衝成為檢討對象。香火鼎盛的台北市行天宮,為落實環保,於本(105)年8月26日起率先停止燒香,收起香爐、供桌,龍山寺與霞海城隍廟隨後也宣佈香爐減量,其他各宮廟目前尚無跟進跡象。筆者長期在宮廟服務,曾任廟務總幹事達21年之久,以個人經驗,燒香拜佛是中國千年一種根深柢固的傳統觀念,要改變民眾進廟必焚香的觀念非常不容易,玆探討如下:
一、情感與感受問題:
清煙裊裊,伴隨著一張張祈願的臉孔,走進寺廟,信徒與香客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獻上香花素果,沐手焚香。當舉香至眉間,向神明或佛菩薩三拜後,開始訴說心事,然後感受心靈與神佛之間的交流。置身於寺廟中,在煙霧繚繞裡看著熙來人往的快速縮影,總讓人有種虛實交錯的神秘感,這是寺廟吸引人的地方。
進廟不燒香會感覺怪怪的,會感覺去廟裡像是去參觀古蹟似的。
二、精神及文化層面的象徵意涵問題:
例如在道教中,香被賦予道德、無為、清淨等表法意義,「祝香神咒」即說:「道由心學,心假香傳。手執玉爐,心存九天」,即指修道人須以修心為主,心志虔誠,以求通真達靈,歸於圓滿。此外,在道教齋醮科儀中,也以香作為人與神靈交流的溝通媒介,包括精神、送神、招喚鬼魂等,都需要上香。而在佛教,
有俗話稱: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在佛門中,燒香以示恭敬,一瓣心香,具足戒定慧。在法會儀式中常唱誦〈爐香讚〉:「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萻薩摩訶薩(三稱)。」或唱誦〈戒定真香〉:「戒定真香,焚起衝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鑪放,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除了藉由焚香引請諸佛菩薩現身,更提醒學人佛法的修學首重攝心及內省,須時時刻刻觀照自已,勤修戒定慧,讓心回歸到清淨平等,才是對佛的真供養。因此,香在文化,信仰上佔有重要地位。
總而言之,燒香?不燒香?各有立場,也各為難。當然我們深信,為環保不燒香是必走的趨勢,但如何鼓勵所謂「以道德心香取代線香」、「以虔誠心取代供品」而改變習慣成自然,恐有漫長一段路要走。如何能使環保與信仰兼顧,情感與現實不斥,這就要考驗政策推行者的智慧及各項具說服力的配套措施了。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陳文輝
藍朗青天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4-01-11
發表文章 : 892
掌聲鼓勵 : 1866

發表時間 : 2016-02-18 14:49:12
FORM: Logged


藍朗青天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藍朗青天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印象中新北市土城承天禪寺已有十多年採取"獻香不燒香"的措施,,在五個香爐各獻上一根長約10公分的香,表達了心中的至誠也免除了廟宇內空氣的混濁,贏得清新與清心。並不會有進寺廟不燒香會感覺怪怪的現象,而一根根10公分的香,可回收長期使用。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kiss5204444 
資深會員 

kiss5204444

註冊 : 2012-02-16
發表文章 : 362
掌聲鼓勵 : 480

發表時間 : 2016-02-18 23:01:48
FORM: Logged


kiss5204444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kiss5204444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行天宮改為禁香外面阿婆改賣花,10年來都沒有拿香,用手誠心,沒什麼不同,常常帶女朋友去拜拜祈求天長地久,很多人說情侶不能去指南宮 有個傳說, 會被嫉妒,會遭到拆散?

香這種東西, 其實是拿來薰蚊子。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andrew_lin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5-11-03
發表文章 : 178
掌聲鼓勵 : 391

發表時間 : 2016-02-22 10:00:21
FORM: Logged


andrew_l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ndrew_lin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自從馬祖受到大陸霾害污染後,民眾才漸漸開始了解什麼是懸浮微粒(PM10)和細懸浮微粒(PM2.5),原來我們廟宇燒香和燒紙錢,都在製造大量的PM10和PM2.5!!焚燒香枝和紙錢不但會產生PM10和PM2.5,還會產生一氧化碳.硫氧化物.多環芳香烴等污染物,不僅會造成空氣品質惡化,其中細懸浮微粒(PM2.5)更是致癌物!!
行天宮建廟50多年,香火鼎盛,每年吸引超過600萬的觀光客及香客造訪參拜,繼停燒紙錢之後,廟方更進一步停燒香枝和紙錢,值得大家省思,尤其今年我們又引進了烽炮,產生更多的懸浮微粒(PM10)和細懸浮微粒(PM2.5),對民眾的健康危害更大!!希望未來馬祖的擺暝和遶境,儘量使用環保香燭和環保鞭炮,而且儘可能減量,不要再危害自己的健康了!!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國姓a小雷 
高階會員 


來自 : 中央之林
註冊 : 2012-02-17
發表文章 : 148
掌聲鼓勵 : 276

發表時間 : 2016-02-22 22:54:06
FORM: Logged


國姓a小雷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國姓a小雷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以俚語「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此句話,來證佛需要香,並不妥適,因為這一句話是從民間創造出來的,旨在說明人應爭氣、有志氣。而非出佛門,由網路資料皆可搜得「佛是大圓滿成就者根本無須爭一炷香,這是凡人以己之心所思言」等句。諸如此類,尚有「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是佛教傳到中國、進入古人生活,在日常中創造出的俚語。佛是圓滿的覺者,斷除貪瞋癡三毒,而民間的俗語讓人以為佛還真的需要香、需要金裝,亦頗無言。

佛不需要香,那麼「香」在佛教的地位是什麼?「佛教」即是「佛陀教育」,「佛陀」是「覺悟的人」,所以「佛教」是一種「覺悟的教育」,佛陀是老師,稱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弟子即是佛的弟子,很明顯「弟子」就是「學生」的意思。作為教育,佛門的器具都是一種「教材」,佛門稱為「表法」,如燈、燭的「表法」是光明、智慧、燃燒自己照耀他人;水的「表法」是清淨(水是乾淨的)、平等(水是平面的)、圓融(隨方就圓);水果的「表法」是因果(種豆得豆,種果得果);並非佛需要燭、喝水、吃水果,而是作為教材,提醒佛弟子看到供品,想到它的「表法」。佛門中的表法

香,表法是戒定真香,守戒之意;表信,相信。

在古印度的有錢人家,香作為清淨的工具,招待賓客時會薰香,增加香味、去除臭味,如同今日芳香噴劑。

中國自古就有燃香的文化,香能芳香盈室,能消除疲勞,能調理身體這些好處,所以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問題在於現今黑心商品充斥,現在的「香」也多是化學製造的,燒了本來就不好。我們應當了解,問題不在燒香的「文化」,而在於香的「成份」。因此面對一炷炷都是經由化工製造出來的香,能不點儘量不點。

若要與神對話,本來也不必籍由「香」,道教為中國傳統禮拜方式-「拱手作揖」,基督徒以「抱拳禱告」,雙方的信念虔誠不會有所差別。若一定要有「香」才認為「神」才聽得到,那其他不用「香」的「神」該怎麼聽?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莊順福 
資深會員 

莊順福

來自 : 南竿鄉
註冊 : 2006-02-07
發表文章 : 237
掌聲鼓勵 : 1079

發表時間 : 2016-02-23 14:00:55
FORM: Logged


莊順福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莊順福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我想說:
(文明)跟(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個體
無論是佛、道、耶穌、或眾多人的信仰依靠
皆出自於原創行為者所呈現之儀式規範稱之文化
若經現行當下行為者所改變之儀式規範稱之文明
(文化)的延續必須傳統儀式規範去執行完成使命
莫以現代者諸多想法、意識去改變(文化)的存在價值
這一代失去(文化)故有精神及傳統規範
下一代就完全不會在意(文化)是什麼

廟宇是馬祖在宗教文化中有著全台唯一的閩東文化
除陣頭、抬轎、打鼓板、清道、、、等等
最重要的迎神、送神中司儀口訴所使用的方言
表達著自古以來神跟人之間最接近的時刻

要承接(文化)就必須承受所有(文明)的指責
否則就不要再以(文化)去做(文明)的犧牲者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