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4℃ AQI:64  風向:北 風力:10級 南竿雲高:22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22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皮帶教主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5-11-09
發表文章 : 314
掌聲鼓勵 : 745

發表時間 : 2008-04-14 20:43:22
FORM: Logged


皮帶教主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皮帶教主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尋找古早台灣文化-福州厝 --閱讀人次 : 4460

基隆和平島福州街指今平一路路頭沿社靈廟後小巷,穿越和平市場,經平二路到和三路的中船廠區的明代西班牙人所設的聖薩爾瓦多街遺址,1632年街上居住120名福州工人集居,有福州厝之稱,後在明鄭時期以福州街稱呼,是基隆第一個海商交易港埠。荷蘭人當時稱為雞籠街,街道不寬,長約一荷里,建築良好,有各式各樣的商品與商人。乾隆29年(1764年)的《續修臺灣府志》中:「大雞籠嶼,城與社皆在西,又有福州街舊址,偽鄭與日本交易處。」可知。本地人傳說此街因福州人擅長造船,來和平島發展,集居於此,故名。社寮俗諺:「福州雞啼、社寮有聽。」、「福州雞啼、雞籠有聽。」,也是在說明福州街的歷史悠遠。〈引自臺灣地名辭書第十七卷基隆市p.66〉〈引自社寮文史調查手冊p.31〉

2007/11/9
住在基隆的福州人
福州人在基隆定居的歷史記錄非常久遠,但是斷層太久,從十七世紀到現在,中間將近有二百五十年,福州人在基隆失了蹤影。福州與基隆是屬於天然季風潮流海運交通,沒有阻礙。以戎克船順風順流,從福州揚帆而去需五更之時即可到達基隆。

在基隆開發歷史源頭在和平島,所以古時候和平島有「福州街」、「福州厝」之地名,正是說明當年福州人來台的海商風華。而今天基隆僅存的福州人,卻不是古早福州街的福州人,他們大都是在日治時代才來謀生定居。不過他們來的方法不盡相同,有人是合法登記來做修船工、有人是來經營理髮店,也有人是冒險偷渡過來,以賣豆腐的。他們在基隆已經四代,最後一代連福州話都不會講。

但是他們福州人的身份非常明顯,平時在基隆市裡是屬於隱藏的族群之一,他們有自己同鄉社交圈有基隆市福州十邑同鄉會。且因福州人的民俗飲食與大部份島上的福佬人有點不同,正如:除夕夜裡,福州人在全家吃年夜飯時,門要關起來,蠟燭點起來,菜都擺上,長輩坐大位,吃飯時不能敲門,吃完飯後門才打開,每人一定要剩下一點飯。以一家有10人,每個人留下來的飯都要倒回原來的飯缸,飯缸後有大金紙圍起來,中間放個橘子,每天吃飯時拿一點出來吃,吃到初八。另有福州粽子包得像小海螺形狀,也是很特殊的。除此單憑福州紅糟來說,只有他們會做,其他的人就沒辦法。

以後台灣若與大陸通航,有可能基隆的福州人會再增加。因為現在基隆市已有不少來自大陸福州的媳婦。

轉貼自: 社寮島文史工作室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皮帶教主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5-11-09
發表文章 : 314
掌聲鼓勵 : 745

發表時間 : 2008-04-14 20:45:30
FORM: Logged


皮帶教主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皮帶教主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清治時期開發,古早台北福州人最多聚集地台北『福州厝』位於?

現今第二殯儀館的西北側在早期為福州人聚居地,稱為福州厝,當地人往生後葬於東側的小山丘,所以這個小山丘被稱為福州山,後來成為台北市第七公墓。80年代進行都市計劃的變更,市政府與當地居民協商結果將該地規劃為「福州山森林公園」。此山面積約有八公頃,林園景緻優美,已種植了一萬八千株低海拔原生植物苗木,一般人皆由興隆超市旁小公園後側或辛亥路旁入口。

福州厝
a 今地:辛亥路市立第二殯儀館西北方比鄰處
b 原義:福州人聚落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