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8℃ AQI:87  風向:北 風力:6級 南竿雲高:12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席德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5-05-26
發表文章 : 236
掌聲鼓勵 : 803

發表時間 : 2009-12-15 23:13:15
FORM: Logged


席德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席德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心境 --閱讀人次 : 3382

人生當中,真的有很多分歧點,需要自己去抉擇,一旦做了決定,就永遠也無法知道當初沒有放棄的那條路接下來會是怎樣的?91年1月1日發布任職觀光局技正,一整夜輾轉難眠,一幕幕情境湧心頭,被愚弄、被利用、被擺佈、被看輕、被冷凍,但如今卻要感謝感恩老天爺的安排,或許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在當下或許是如此難以接受,但在過後突然某一時刻中會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已是中年之人,也相信因果之人,知道世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只是心中有疑惑,不是講好建設局技正嗎?千百個為什麼?為何把我丟在觀光局擔任技正,對我又不信任、鄙視、輕視與不屑,整整六年,給我的感覺受盡屈辱與不堪,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高低起浮的浪潮, 沒有人會永遠站在高峰頂上, 也不會有人一直生活在死蔭穀底, 重要的是, 登頂時, 不要被腳下炫麗燦爛的紅塵幻境迷惑了明台的空靈, 落魄時, 銘記住沒有過不去的苦難, 鼓舞自己在挫折中累積反彈的能量.我知道我的缺點很多,話多口不遮攔,做事做一半,作事倉卒,敗悔在後!讓我現在就想清楚:其實人生沒有圓滿的, 老天爺都會安排一個缺口與罩門, 當思從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癡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糺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我現已是知天命之人,做事要顧前思後,做事要穩紮穩打,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要有承受最大損害的應變能力,建立個人生活及工作機制,更要有保險概念,勿讓挫折擊敗自信,以美好的心、看我的世界,以真誠的心、待人處世,以平常的心、看待名利,人的一生、就是大自然定律、盼己能達觀終老。
其實人生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呢?環遊世界,可能是其中的一種,但更多的幸福是:是以舒緩的心情呼吸新鮮的空氣、靜靜觀賞藍天中飄忽的白雲、聞到草原中陽光的味道、和親密的家人一起聊天說笑、與朋友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心安理得地好好入夢、然後愉快地甦醒迎接充滿樂趣的工作……。
人若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若一念清明,淡然無欲,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孰得、孰失、孰真?達人當自辨之。苦樂無常境,得失無定形,人處苦境時,望稍勝此者,即為至樂;及到彼境,則相習以為固然,久之又成苦境矣!相遞而上,在在皆然。故云:『人心不足蛇吞象』。言無滿足之期也。是故,人人知足,則天下有餘;人人安份則天下無事。能知足者方能知福。
也許我該試著問自己:我的競爭力是什麼... 我國優勢是什麼...我要的究竟有什麼...................當午夜夢迴時,思索自己 是一個蚌,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其實在廣闊的人生海洋裏,有更多值得去爭取、面對或抉擇。一味在人生象牙塔中,思想也會越來越狹窄,越來越失去鬬志,會讓自己活在虛擬人生中,年近半百的我會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
最後感謝感恩老天爺的安排給我擔任觀光局技正六年,或許它是我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



  已有 15 位網友鼓勵
曹菅 
中階會員 


來自 : 台北土城
註冊 : 2007-11-07
發表文章 : 30
掌聲鼓勵 : 101

發表時間 : 2009-12-18 21:48:02
FORM: Logged


曹菅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曹菅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席德兄:
拜讀巨作,頗感心有戚戚焉之嘆!若世間眾生皆有汝之心境,娑婆世界即極樂世界也!
以汝之心境處逆境不怨天尤人、遇名利內心如如不動,身雖處三界中心境依舊清涼。汝若能知、行並進,汝已臻至開悟之境。談佛法,敝人尚在嬰兒期,佛法之妙不是我之愚慧所能體悟。但我深知佛法卻是知易行難。若能做到難行能行,亦或難忍能忍,那已不是凡夫的心境了。
自小敝人生長在莒光福正漁村,家境可稱福正甲級貧戶,吃喝拉褟睡若敘述予當今草莓族聽,渠定覺得是天方夜譚。撫今追昔敝人從未怨嘆,且非常感恩有此因緣讓我體會困苦的環境,它是我畢身內心成長的能量。我願生生世世皆投胎至清苦的家庭(即便一貧如洗)我也願意,畢竟那種感受是金錢所買不得的。由於有這樣深刻的體悟,每每於閱讀報章聞有清寒家庭,其無論家徒四壁,甚或姊弟數人供用一碗泡麵等訊息皆會讓我起憐憫之心,並能感同身受,這般心境非養尊處優者所能體驗的。
我於91年9月請調台北,時光荏苒已將屆八年。台北生活畢竟不如馬祖悠閒,且敝人福薄豈能有悠閒的生活。因因緣成熟使我接觸了法鼓山,見得聖嚴師父色身竟是師父圓寂時,頗感覺自己福薄。回首來時路從未後悔來台生活,台北生活雖然不若家鄉悠閒卻很充實。閒暇之餘閱讀師父許多著作,啟迪我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師父常說:「要感恩打擊您最深的人,那是逆增上緣,他才是您的菩薩」;「處逆境而無怨,向上的心更不退轉」。若干年後定有成就,彼時您的心境已不再紛擾,而是清靜明朗之心。
師父叮嚀我們:世間紛擾不休皆因有「我」,入世處事應從小我(家庭)出發,至達大我(社會),最終臻至無我(虛空十方界);方能履三界,內心仍然清涼。凡夫一天到晚都看到別人的過失,清靜之人,別人沒有過失只有自己的過失;你若看見眾生的過失,趕緊懺悔,不再起這個念頭,這時便是清靜的心。他還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在此我要發個願:『願生生世世皆投胎至
窮苦的家庭以便體會困苦孩子的心境。』
最後願以師父的身後偈與席德兄共勉:「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已有 11 位網友鼓勵
曹菅
席德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5-05-26
發表文章 : 236
掌聲鼓勵 : 803

發表時間 : 2009-12-22 16:33:26
FORM: Logged


席德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席德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汝之回覆,吾看了又看,真是汗顏,一個初入佛門之人,還敢大談佛法,心境只是個人感觸而已,你我都生長在窮困的戰地,也因如此才有風雨生信心,困境求生存之意念,汝之因緣接觸法鼓山,我的因緣際會是一年前友人引見接緣承天禪寺,平生第一次親近佛寺,可能是我佛緣很深,竟在前往承天禪寺路上,默唸一個小時就背會大悲咒,友人讚嘆不已,當然爾後也因與佛有緣拜讀很多佛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金剛經及無量壽佛經及心經,未歸依的我還在佛門前靜靜學習,深知自己魔性太強,須要大師渡化。
愛慾為因,愛命為果,緣深緣淺,因果果報,直心深心大悲心,也許生長環境之故,讓我不為八苦為困,漸悟苦集滅道,大悲同体,方知離相無我,可得大乘。尤其「苦、集、滅、道」四聖諦乃是修行佛法的人應該最先覺悟的根本。再者是十二因緣,無明是生死流轉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須破除無明。無明若滅,其後相續而起之因緣亦隨之而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證解脫聖道所修,屬於聖者的境界。眾生因一念不覺起惑,因而造業、受報。故知,若欲消除三障諸煩惱,則須知因識果,瞭解此十二因緣相因的關係。來世有「老死」之苦,皆因有「生」之故,會繼續受生,皆因今生感「有」未來之報,此「有」因「執」取而生,執「取」因有「愛」之緣故,「愛」皆由種種感「受」而起,感「受」之起因為六根接「觸」塵境,「觸」因「六入」而生,「六入」由「名色」長成,「名色」因心識託胎而有,心「識」由過去世造作諸業「行」所致,業「行」起源於「無明」煩惱。
人生短暫,與浩瀚的歷史長河相比,世間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祿皆為短暫的一瞬,福兮禍所伏, 禍兮福所倚。得意與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生命的意義並不在追求而在不求,知不足而求,不知足再求,到頭常是一場空!誠信是一種道德,誠信是一種規範。是非場裡,出入逍遙;順逆境中,縱橫自在;竹密何妨水過?山高不礙雲飛。
人的情感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要求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執迷於某個事物上了。
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捨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捨,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棄。
懂得了放下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
放下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下是一種選擇,進退從容,積極樂觀,必然會迎來光輝的未來。
最後還是以《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普賢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與汝共勉之。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