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马祖列岛的要塞景点 --閱讀人次 : 2856 徐晓望 文/图
未上马祖列岛之前,我将马祖岛视为海上仙山,事实上,从海上望去,翠绿的马祖列岛在波涛间沉浮,确实像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岛民传说,古代吕洞宾与何仙姑在此恋爱成婚,双栖双宿,何等自在?
但登岛之后,却有一片肃杀之气,老蒋的题字——“枕戈待旦”是岛上最大的标语,到其他岛屿,看到更多战争年代留下的标语,诸如“军令如山,军纪如铁”之类,尤其是东莒岛上的“同岛一命”标语,让人震撼不已。在战争年代,岛上军民都知道,哪一天“共军”打过来,很可能是玉石俱焚的结局。如今,两岸军事对峙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马祖岛上的主要坑道都向游人开放,成为参观者必游的景点之一。开放之初,曾有人建议将岛上过时的军事标语都删去,不过,当事者考虑到这些标语尚有文物价值,还是保留下来了。
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历史学者对这些标语都能坦然面对,即使马祖的官员提到了,也只是淡然一笑。倒是这些标语的文化内涵引起我们的注意。在马祖的出入境港口,有一幅“人定胜天”的雕塑,雕塑的主体是两只手,一只手下指地,一只手上指天,雕塑正面刻着“人定胜天”,背后刻着“事在人为”。这些雕塑与题字让我们依稀回到30年前。在“文革”前后,“人定胜天”这一口号可是流行一时,想不到在台湾与马祖也流行这一口号,两岸政治家用这一口号达到不同的目的,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却是相似的,这不是两岸文化同源的一个证据吗?聊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起来。
马祖列岛有多个岛屿,最大的是南竿岛。岛上出名的军事工程有“八八坑道”、“大汉据点”与“北海坑道”。当年志愿军在朝鲜以坑道战对付美军,让美军流尽鲜血也未能攻克上甘岭。国民党军由此得到启发,1959年的炮战后,便投入巨资,在岛上开筑坑道,形成纵横交错的坑道网络;其中“大汉据点”最有代表性,这里的坑道上下共三层,坑道中有会议室、指挥室等,分别隶属于海军、空军,坑道临海的一面,都设有炮眼与枪眼,准备夹击登陆的军队。
南竿的“北海坑道”主要供海军使用。当年金门炮战,金门的码头受到大陆的炮火封锁,无可奈何的国民党海军,只好用登陆艇在海外卸载军需品,然后趁夜间运到金门码头,让岛上驻军搬用。不过,这些登陆艇也暴露在解放军的火炮射程内,十分危险。“文革”时期,大陆的政治动荡让台湾松了一口气,军方人物便设立“北海专案”,动员人力挖潜海坑道,以便登陆艇使用。北海坑道宽10米,深高18米,其中水道深8米,登陆艇可以直驶其中,在坑道内装卸军需品。南竿岛的“北海坑道”是马祖列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潜海坑道,所以,马祖官方选择将其开放,供游人观赏。坑道内步道有800多米,不过,潮水一来就会淹没,因而,只能选择退潮时进入。坑道最美的地方是海水中的灯光倒影,一盏盏的路灯映在海水面上,好像它原先是安置在海底,上下灯光辉映,仿佛行走在水晶宫内。不过,北海坑道建成后从未使用过,原因是设计者忘记考虑涨潮的因素,福建沿海的潮水高达7米至8米,海道原有的深度是8米,满潮时海水的高度是15米,上面的空间仅留下3米,台湾生产的登陆艇水上高度约有5米至7米,所以,不待满潮,登陆艇就会顶到洞顶,无法上浮,若是满潮,海水就会灌入艇内,导致登陆艇下沉。这么说来,北海坑道的修筑简直是一个笑话,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只是修造一个即不能藏人也不能藏军舰的废品坑道。同行的马祖官员告诉我:军方发现这一缺点之后,不敢吭声,好在70年代台海恢复和平,一直没有打战,也不需要坑道。如今,北海坑道成为马祖鱼类的避风港,每当台风来临之际,海上掀起滔天巨浪,附近的大小海鱼便游入北海坑道避难。台湾军方无意中为海鱼修造了一个避风港,也算造福鱼类了。
挖坑道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当年挖掘北海坑道,台湾军方动用了三个营的步兵、一个营的工程兵。为了赶进度,士兵们分三班轮流作业,生活十分艰苦。由于当年技术条件的限制,挖坑道多是用炸药爆破为主,所以,作业者十分紧张,每次爆破都要听记爆炸的点数,万一弄错了,有一个未爆的炸药在工兵进入后再炸,便会造成巨大的杀伤。当年台湾人当兵,最怕分配时抽中金门与马祖的签,有些士兵抽中“金马奖”之后,当场就软倒地上。因为,这意味着两年的苦役与死亡的威胁。
在阴森森的坑道内行进着,一边听着马祖的官员讲着旧时代的故事,不禁对这些士兵充满同情。走出坑道后,灿烂的阳光一下扫除心中的阴霾,感到台海的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海峡对岸的官员能为台湾的士兵们多想一些,不要再让他们在坑道中度日吧。


福州地區小商品批发如:各類花燈,孔明燈,彩旗,國旗,口哨,充氣玩偶,風筝,萤光棒,氣球,游泳圈,救生衣等等。 MP :1305591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