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東引是中華民國最北方的領土,由東、西引兩島組成,位處台灣基隆西北方約九十海里,扼鎮馬尾港與上海之間出入咽喉,清光緒三十年就在島上興建完成東湧燈塔,至今,東引仍鎮守馬祖列島北疆,具重要戰略地位。東引原屬福建省羅源縣,在大陸淪陷後,收編為連江縣之一鄉,縣政府設在南竿島。目前,東、西兩島已築堤相連,總面積約四•三五平方公里。
「東引」原名「東湧」,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無以為名,遂名之「東湧島」。其實,在馬祖列島中,東引海域最深,船帆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俗稱浪島),湧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湧」來稱呼。東引「水深潮暢、群礁拱抱」,是國內最佳釣場之一,也是保育鳥類黑尾鷗的故鄉。(資料來源:東引深度之旅網站)






東引島,亦稱為東引,行政區域上歸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管理。舊稱「東湧島」,屬於馬祖列島,分為東引、西引(又名清水島)兩島,兩島相隔僅半華里,退潮時可涉水而過,兩島周圍水深四十餘尋,急流洶湧,由是得名。
位於北緯2622'36"、東經12030'24",面積4.35平方公里。
東引島位於馬祖列島最東端,福建閩江口外海,距大陸最近處只有40多公里,離閩江口也只有108公里,離台灣基隆港約180公里。
東引鄉簡介
東引列島由東、西引兩島組成,位處台灣基隆西北方約100海里,扼鎮馬尾港與上海之間出入咽喉,清光緒30年(西元1904年)就在島上興建完成東湧燈塔,至今,東引仍鎮守馬祖列島北疆,具重要戰略地位。東引原屬福建省羅源縣,在大陸撤退後,納入連江縣,縣政府設在南竿島。目前,東、西兩島已築堤相連,總面積約4.35平方公里。
「東引」原名「東湧」,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無以為名,遂名之「東湧島」。其實,在馬祖列島中,東引海域最深,船帆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俗稱浪島),湧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湧」來稱呼。東引「水深潮暢、群礁拱抱」,是國內最佳釣場之一,也是保育鳥類黑尾鷗的故鄉。
此地區民血緣與福建長樂一脈相傳,故時至今日,尚保留福州鄉音及閩東一帶風俗信仰。百姓以林、陳、劉為多,人口總數約700人,原多以捕魚為生,但由於魚源逐年枯竭,現居民多以經營商店為主。島上設有一所國中小及附設幼稚園,高中以上學子,必須出外就學。
雖然島上有南澳、北澳、獅子村、西引三家村等四個自然村,但居民大多集中於南澳,為了方面分割行政區,因而從「中路」一分為二,成為中柳、樂華兩個行政村。馬祖列島都是一澳一村,因此,東引南澳一分為二,成為比較特殊的例子。
除了居民以外,由於軍事地位重要,至今仍重兵駐守。目前島上駐紮一個加強旅,軍人數倍於百姓,是小小島上的消費主力。近年來,由於受到全國性「精兵政策」影響,駐軍逐年減少,因此,發展觀光與釣遊,成為當地居民的另一選擇。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42411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