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8℃ AQI:140  風向:北 風力:靜風級 南竿雲高:20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8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4-07-10 16:55:31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方言「同物異名」的現象舉例(三) --閱讀人次 : 6474

筆架•藤壺•蜐

文:陳高志

 學名為「龜足茗荷」、「龜爪藤壺」的馬祖海岸貝類,無論水煮、清炒、炒酒糟都是下酒佳餚,也是馬祖風味食品之一。因外型似筆山,故俗稱「筆架」(ㄅㄧㄎ ㄍㄚˇ、pik kaˇ)。將它豎立起來像人的雙手合掌,故風雅的人士稱之為「佛手貝」。它的食用方式如人們嗑瓜子,只因為台灣街坊市場未見此物,結果「海瓜子」被蚌殼所專用。它附著岩石的褐色基座類似烏龜的腳,故有「龜足」、「龜爪」之稱。東引、莒光的鄉親多用此名。因為音變的關係,鄉親說成ㄍㄨㄟˋㄘㄨㄛㄎˊ(kuiˋtshuokˊ),若以國字呈現,反而接近「龜尺」。除此之外,莒光地區也有人稱之為「黃吉」、「青(生)吉」,在田調時,受訪人對這兩個名稱也語焉不詳,今天特別記載於此,有待旅台耆老解惑了。



 我們的鄉親是把藤壺稱為「蜐」(ㄘㄛㄩㄎˊ、tshoykˊ),難以清除的附著物稱「敆齪」(ㄍㄚㄎˋㄘㄛㄩㄎˊ(kakˋ tshoykˊ)。從前也以此形容冬天不洗澡所累積的滿身汙垢。前者與後二者只是音同而已。小時候看到漁民開船或划船到外海的礁石上,用特殊的工具鏟藤壺,這外海的礁石鄉親稱「開礁」(ㄎㄨㄧ ㄌㄚ、khui la),鏟回來的戰利品顆粒特大,都是用蔴袋裝的A級貨,居民稱之為「蜐馬」(ㄘㄩㄎˊㄇㄚ+、tshykˊma33),構詞音變的結果使中間的ㄛ元音消失,但仍保留入聲堵塞的韻尾。此物若附著在船的底部,一定會影響到船的航速,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擱淺岸邊的馬達船,漁民以火燒烤它的底部,藉此去除障礙物,這個過程稱之為「燒底」(ㄙㄧㄨˋㄌㄝ+、siuˋle33)。它的作用在於改善或改進,故幽默的鄉親會以「燒底」做責打、處罰孩子的形容詞。



 坊間民眾稱藤壺為「討厭」,這是創意十足的稱謂。(上面兩張圖是西莒陳善澔先生提供)。它的漢字曾經出現過四種寫法,即 1.砝。2.鼁(虫去)。3.劫。4.蜐。四種寫法對錯互見,今天就利用這個機會做個說明。「砝」是錯字,它是與度量衡有關的砝(ㄈㄚˇ)碼。「鼁(虫去)」字不宜使用,因為它的本義是青蛙種類之一,到宋朝後期才被用來稱藤壺。人類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的,沿海居民能口說它的名稱,但不會手寫它的字形,在非要書寫它的名稱時,就只好寫同音的錯別字,也就是習稱的假借字。(古代若發明了注音符號,人們必然會使用注音符號標示它,一如今之國小學生。)在無計可施的時候,社會上就以劫難的「劫」字暫代,後來為了區別字義,只好在該字旁邊加「虫」做偏旁,最後完成了「蜐」這個專用字(台大教授龍宇純老師稱此類字為轉注字)。所以,藤壺的方言字形寫法做「蜐」才是正確的。從前我也犯了錯,今後我們一起改正。



 特別說明,台灣商務印書館的《辭源》有收此物之圖形和名稱 (如圖)。三民書局出的《學典》對它的解釋是:「石蜐,蚌殼之屬。俗稱龜腳。形如龜腳,殼如蟹螯,其色紫。可食用。生東南海中石上。」兩書對照,發覺《學典》的解釋不如《辭源》精確,但是,他們都把馬祖人所謂的「筆架」說成ㄘㄛㄩㄎˊ(tshoykˊ),若從它們出於同類同科之原因來看,本是同根生造成的混淆也不能算是錯誤。

 感謝好友依興老師告知的「龜足茗荷」學名;王建華校長提供的「龜爪藤壺」的學名。這兩個名稱學術界都有人在使用。也感謝西莒陳善澔先生同意提供兩張有關藤壺照片做《馬祖辭典》的輔助說明用。



  已有 10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3

發表時間 : 2014-07-11 19:00:55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筆架」又名「佛手」,對於台灣民眾而言,是相當陌生的海產,如果住在桃園附近,有一家「閩東小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由馬祖直接宅配生鮮筆架。此外,這家由馬祖旅台鄉親經營的餐館,還供應淡菜、紅糟鰻、紅糟肉、馬祖漢堡(繼光餅)等。沒來馬祖,也能吃到馬祖傳統美食。

網友的推荐文:
http://estherhsiao.pixnet.net/blog/post/37948364

這篇推荐文中,有店址、電話及營業時間。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站長Line ID:0932354724  ~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游桂香 
資深會員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5-10-02
發表文章 : 89
掌聲鼓勵 : 424

發表時間 : 2014-07-11 23:36:39
FORM: Logged


游桂香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游桂香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方言的「同物異名」、「同事異稱」非常多,因人們指稱一事一物時,常以自己的認知、見解賦予名字,「筆架」、「龜爪」均係因其外形所類,大陸人稱為「狗爪螺」,瞧,認知很不一樣吧!肥美季節它的肉柄部較長像鵝頸(又有名鵝頸藤壺者),馬祖話說「庫大好食」,就是說它的肉柄部肥大。它和「藤壺」都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動物,前者為茗荷科,後者為笠藤壺科。人類在採集時代就食用這些海邊生物,亮島遺址出土的生物遺留中的貝類,都能以我們現代方言叫得出名字,其中這二種數量很多。但用來指稱笠藤壺的字,我曾在文獻中見過用「上族下虫」組合的字,但電腦打不出來,《康熙字典》虫部、部外11畫有此字,《集韻》、《類篇》均有此字。見圖。以字形組合來解釋,「族」字有「叢聚、群集」之意,從「虫」,正符合造字時人們對藤壺的觀察所得︰它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聚集生長。



清嘉慶11年,海盜蔡牽肆虐浙閩粵三省海上,清廷緝之十年不可得,有閩浙水師統領李長庚致力追捕,但被提督阿林保讒言中傷,嘉慶密詢浙江巡撫清安泰,李長庚是否如阿林保所言,清安泰奏言說︰「(李)長庚熟海島形勢、風雲、沙線,每戰自持柁,老於操舟者不能及,…惟海艘越兩三旬若不燂洗,則苔粘族虫(上下合)結,駕駛不靈,…」見《海濱大事記—嘉慶東南靖海記》,邵陽魏源撰,臺灣歷史文獻叢刊,1997,臺灣文獻委會出版,說的正是藤壺為害舟船之事。
「蜐」字在康熙字典的解釋,符合「龜爪」所用,如圖。


和其他地方方言一樣,福州方言在傳承中不斷的發生變異,是自然現象,我們說「ㄍㄧㄤˋ過來」,有許多人說成「ㄐㄧㄤˋ過來」,南竿人說「門鎖起來」,莒光人說「門鑰起來」也都聽得懂,只是以後要找可用的字,將會越來越困難。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游桂香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4-07-12 09:49:23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為方言找本字是困難而繁瑣的工作,往往先前已定的字,會隨著個人閱讀增多、或智慧增長而有所改易。平日研究馬祖民俗或考證方言本字時,也曾多次向桂香小姐請教。今天所發表的高見,部分內容可做為我敘述的補強,在此謹向游小姐致上最高的謝意。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木子詩云 
資深會員 

木子詩云

來自 : 南竿
註冊 : 2013-09-02
發表文章 : 1235
掌聲鼓勵 : 3400

發表時間 : 2014-07-12 18:10:34
FORM: Logged


木子詩云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木子詩云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藤壺....「討厭」...

有意思。

感謝陳老師的這篇,又學到了馬祖話故事...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