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靄  溫度:19℃ AQI:  風向:北 風力:10級 南竿雲高:400呎 能見度:3500公尺 北竿雲高:500呎 能見度:4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維倫(金伙)

林維倫(金伙)友善列印



張貼者
金伙 
高階會員 


來自 : 馬祖南竿
註冊 : 2020-03-29
發表文章 : 167
掌聲鼓勵 : 275

發表時間 : 2023-12-31 14:59:48
FORM: Logged


金伙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金伙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楊柳枝—詞謝馬祖日報總編輯單聯順先生 林維倫 --閱讀人次 : 641

楊柳枝——詞謝馬祖日報總編輯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直屬馬祖大隊總幹事單聯順先生
林維倫

親見勤工志氣堅,
動心援手盼傳賢;
禁門苦讀知多助,
絳帳菁莪謝總編!

「總編,我要去台灣考試了!」
「好!」
民國56.5.28,我離開馬祖之前,向總編輯單聯順先生辭行,行前的對話就只有這樣的簡短兩句!
但是,但是啊但是,那一個「好!」字的背後,卻含著影響我一生的莫大助力——好話不在多,古語「為政不在多言」的含意,我可謂心領神會、點滴在心!


民國56年12月3日,總編輯在馬祖日報發布新聞、並有特稿說明:

好學生林金玉
——兼主委特撥發特別獎金
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三日 
  政委會兼主任委員已撥發特別獎金一千元,獎助苦學青年林金玉,並同時准予按照地區保送升學獎助辦法,在林員讀書期間,按月予以補助。林金玉是馬祖中學第六屆畢業生,因幼失雙親,家境貧苦,畢業後即至本報擔任技工兩年,服務期間,工作勤奮,暇時即手不釋卷,並儲蓄了九千餘元,今年五月間,請假赴台深造,先後考取屏東師專和台東師範。現在台東師範普師科一年級就讀。林金玉對於兼主任委員的愛護極表感念,他在來信中表示,畢業後,決返回馬祖服務,以報答長官,師長和親友的愛護和培育。(按:當時由馬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雷開瑄中將兼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刻苦自勵努力自學
——介紹地區好青年林金玉
本報記者大方
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三日 
  西諺云“祇要你存心向學,你將碰不到任何的困難!”這句話,對林金玉來說,是非常恰當的。出生在南竿科蹄沃的林金玉,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雙親,且因家境非常貧困,迫不得已,乃棲身於外祖母處,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馬祖國校和馬祖中學第六屆。林金玉外祖母的家境也很差,當他在馬中就讀時,鞋子經常是破的,冬天也難得添件新衣,但他都忍耐過去了。他常自慰的說“我比王雲五先生好多了,起碼,我還有學校可讀!在馬中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本可保送赴台升學,但因他連赴台的路費都湊不出,同時,到了台灣後,總還有些用錢的地方,因此,他放棄了這個機會。林金玉雖然去台升學未成,但他求知向上的精神更形堅定,兩年前,他進入了本報,先做學徒,後升技工。事實上,本報的工作是很苦的,他必須要在天亮前起床上班,一直工作到午間,晚上,還要工作兩三個小時,但他並不以為苦,有餘暇,即手不釋卷,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同仁求教,因此,他的進步可說非常之快。由於林金玉是位生活在貧窮中的青年,因此,他的刻苦精神,已極令人佩服。兩年中,他僅添了一件夾克,一條褲子,至於腳上的鞋子、襪子,則是檢穿別人扔掉的。他將微薄的待遇,一筆一筆的存了起來,因為他已計劃好,要用這筆錢,作為繼續深造的“本錢”。本年五月,林金玉帶著他的全部存款共九千餘元,隻身赴台,並先後報考於屏東師專及台東師範,結果均以優異名次錄取。他在寫給記者的信上說本來,他是希望就讀屏東師專的,但讀師專要五年,想到扶養他的外祖母,外祖母已經七十多歲了,就感到時間長了些,為此,他雖已在屏師註了冊,結果仍然轉至台東師範。他表示,三年中,祈求上天保佑他的外祖母,讓他有機會,好侍奉她的天年。在台東師範就讀,純然係出於林金玉對她外祖母的虔誠孝心。


摯友陳治明把當日報紙寄給我,我才知道自己竟然上了報,但總編輯自己並沒有告訴我這件事——他只是想在實質上幫我——後來我才知道,他幫助我的地方可多著呢!

台東師專校長劉效騫先生(跟教育廳潘振球廳長同學,後來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校長蔡錦松先生特地問我:跟廳長是什麼關係),及總教官葉震寰上校,都是他的老長官;在我捨屏東師專而就台東師專以後,他才寫長信給老長官;沒想到這件事校長居然在週會當眾宣布!

沒多久,總編輯退伍,受余紀忠先生青睞,延攬為中國時報駐中興新村特派員,期間不顧路途遙遠,特地到台東,先拜望老長官,並且要親眼看看我的生活狀況——我們敘舊的地點就在校長室。當時他曾面告:如果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獎學金拿不到,他還打算透過連江縣政府盧祖謙縣長要預算,還有,他自己當時兼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直屬馬祖大隊總幹事(馬祖日報社門前有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精神堡壘,原來是這樣來的。按:當時蔣經國先生是國防部長,也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救國團的所有活動如馬祖戰鬥營……等,都獲得黨政軍相關單位全力支援——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由蔣經國先生於民國41年10月31日創立,並擔任主任,直到民62年5月,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辭卸,然後由李煥先生繼任;屈指算來,經國先生掌管救國團長達21年,可見他有多麼重視青年工作),可以請政委會祕書長張天祥先生鼎助——天道酬勤,果不其然,語云:「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這林林總總、怎不令人感恩戴德、怎不令人振奮莫名?


在網路上找到「資深馬報人相聚話當年」一文(民98.8.18.馬祖日報),文中就有總編輯影像,撫今追昔,忍不住熱淚盈眶: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7496


【本報訊】資深馬報人相見歡!縣府文化局為留下馬祖珍貴口述歷史,執行「馬報人回娘家」計畫,期望找到這群馬祖活動歷史故事書;昨天在台北相見歡,大家敘舊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了,在這些資深馬報人歷經的年代中,連縣長陳雪生、文化局長劉潤南都是小晚輩,只有在一旁聆聽的份。
 那個年代馬祖的故事,馬祖日報踏入第五十二個年頭,陪伴馬祖走過風風雨雨的歲月,在馬祖故事館積極進行的此刻,文化局提出「馬報人回娘家」的計畫,在極短的時間內,透過一個找一個,找出當年曾在馬祖日報服務的馬報人,其中不乏一些後來在新聞界的知名人士,像是顧安生、李四端等人,這些人都曾經在馬報歷經的歲月中,貢獻自己的所見所聞。
 第一批找到的馬報人,大約在民國六十年前任職的馬報人,這些現在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馬報人,藉由這次縣府文化局「馬報人回娘家」活動,大家才有機會碰面聚聚,談起當年那可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結束的話匣子,但共同在最前線跑新聞的記憶,似乎都深深刻畫在大家的腦海裡。
 縣府文化局執行「馬報人回娘家」計畫的緣由在於,馬祖日報與地方走過五十二年的時光,它保留了馬祖的點點滴滴,也延續了馬祖變動軌跡,凝結了馬祖時光歲月。馬祖的歷史事蹟豐富精采,必須詳實紀錄,而「馬祖日報」本身的成長故事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故事常存於歷任馬祖日報從業員工腦海中。
 馬祖日報精采的成長歷程應做有效的蒐集、整理,文化局藉由馬祖日報社慶發起「馬報人回娘家」計畫,尋找曾於馬祖日報工作的資深馬報人,希望從這些和馬祖有深切關係的老記者口中,打探更多馬祖的歷史故事,豐富馬祖的文化內涵,甚至最後將成果呈現於「馬祖故事館」內,充實「馬祖故事館」的內容。
 昨天出現在首批資深馬報人回娘家的人員中,包括燕宜純(採訪主任)、孫光(社長)、黃敬質(編輯)、顧安生(編輯)、孫鍵政(記者)、單聯順(總編輯)、劉淳(記者)、陳能汶(編輯)、周嘯虹(記者、副刊雲台山主編)、馮國寧(採訪主任)、陳維德(編輯兼記者)、張紹午(總編輯)及鍾榮吉(記者)等人。


馬報第一代老報人輕鬆記憶
2009-10-17 馬祖通訊網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7126

 人,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他記憶最多地方,除了曾駐足馬祖的人士外,訪客也會在領略山水之同時,想靠近當地的原味故事的懷舊。
 曾在馬祖日報服務的第一代老報人及早年工作的社長、總編、記者、編輯,響應「老馬報人回娘家」重返馬祖,他們在重溫舊夢後,將由專業團隊進行下一波的口述歷史深度訪談、記錄。
 以下是昨天座談會的輕鬆談話記憶:
 名作家周嘯虹是創刊的第一批老報人,他說,當時在籌辦馬祖日報時的辦公處在山隴軍友社旁,後來才到馬祖大樓(今文化局後方大民宅),機器是由青年戰士報送來用手搖的,製版的師傅是從台灣民間僱來的,有趣的是他們住一個月不幹了,當時社長徐摶九(此員後死於823戰役)只好帶硬地說,想走就關起來。
 七十八歲的周嘯虹說,當年創刊他26歲,當時是記者,四十六年九月三日第一張創刊號,他跟徐社長送到山隴中山堂,司令官很高興要表揚,整夜沒睡,頭都昏了。
 八十一歲的張紹午說,在報社是提著腦袋在做,出兩次狀況,一次是海地總統病危的新聞處理,標題寫總統病危,當時嚇壞了大家,以為是蔣公病危,還好副題標有海地政府緊急處理,勉強拗過去。一次是總統華誕,標題沒錯,內文鉛字因中間要隔一字,用廢鉛來墊,印刷之後,廢鉛浮出是「死」字,早上起來第一張是「死總統華誕」,一早改印。
 八十一歲的老社長孫光回憶起說,他兩度到馬祖,第一次從馬港走到山隴走了二個半小時,第二度到馬祖已有中央公路。在報社擔任社長的回憶,一輩子都忘不掉。
 擔任教授的陳維德說,民國五十八年預官役到報社,在馬祖日報服務日子,竟然在多次夢中,有夢到海濱的轉角,一直在想是他走過的地方,這次來到鐵板,就是這個地方。
 劉淳在會中激動地說,他在馬祖八年,馬報待二年,來到馬報看過去的場景,覺得都是他的觸動。呂啟瑞說,他是新聞系畢業,在服役前曾在民族晚報上班,後來到馬祖當兵,調到馬報服務,才真正學到編輯實務,以後數十年的新聞生涯應從馬報開始。
 單聯順說,以前用發電機印報,電機壞了,就用四人一組來拉印刷機推著印,機器響聲是他半夜入眠的奏曲,沒有聲音反而睡不覺,有聲音才正常出報。
 名體育記者孫鍵政說,馬祖日報是活的歷史外,未來在媒體生存上,可以走馬祖人生活的報紙,多一點民眾生活,少一點開會、活動及政治新聞。
 孫鍵政說,教育才能改變一切,馬祖日報也要扮演社會教育功能,再者,地方一切硬體建設再好,沒有文化,就不會長久,觀光產業也是如此,要加入文化,馬祖日報就是在地文化的一大倉庫及搖籃。


探春令—詞頌唯一幸蒙蔣公蒞校視察的馬祖中學陳練成校長 林維倫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40&t=254441&k=%E9%99%B3%E7%B7%B4%E6%88%90%20%E6%9E%97%E7%B6%AD%E5%80%AB#7191586



贊成功——睹王榕樂學長妥護珍稀文物馬祖日報創刊號抒感 林維倫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40&t=257123



太常引—詞頌馬祖中學校長馬祖日報社長邱德齡先生 林維倫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40&t=260780



馬祖日報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9%A6%AC%E7%A5%96%E6%97%A5%E5%A0%B1


我所經歷過的五任社長:
孫光(53.10.14~54.11.30)
聶哲(54.12.1~55.5.2)
邱德齡(55.5.3~56.1.14)
張烈(56.1.15~56.4.14)
毛星階(56.4.15~58.2.20),毛社長在我請假赴台的簽呈上親批:「補助路費100元」,我至今感念!






第一排最右是單聯順總編輯




馬祖日報社的第3個家 門前有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精神堡壘




現在的馬祖日報社 是第4個家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